南宁立交桥增多为何还拥堵 立交建设需更多前瞻性

08.12.2015  10:59

  近年来,拥堵的交通已成为制约南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生活辛福感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努力寻找治堵良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便捷的立交桥、完善的立交体系,是治理拥堵的有效办法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比如还要考虑完善的路网建设(包括车道的宽度设置、公交专用道等)、还需要配套的市政设施(包括人行天桥等)。我们希望,通过对立交体系反思的一个侧面,透析南宁交通拥堵的现状。而想要彻底摆脱拥堵,单靠立交系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城市规划者站在更全面、更前沿的视角,为城市发展谋篇布局。

  核心提示

  12月1日,在南宁星湖路电科广场做生意的李策要送一批电脑到邕宁区的一所学校。他开车穿过南湖隧道,驶上青竹立交,然后穿过青山英华隧道,通过南宁大桥,经过五象平乐立交的迂回匝道,左转进入了五象大道。一路近5公里,他无需等待一个红灯。

  这短短5公里,是南宁立体交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由立交桥、隧道组成的立体交通系统,给南宁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人们也发现,在一些缺少立交,或者立交系统老化的老城区,交通拥堵的现实依旧。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常受市民诟病。南宁的立交太少了吗?南宁的立交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立交的规划是否应更具有前瞻性?人们开始反思这些年立交规划发展中的困扰,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数据

  南宁有多少座立交桥?

  根据粗略统计,目前南宁市已建成的立交体系中包括了约28座立交桥,其中互通式立交9座,如五象平乐立交、青竹立交、竹溪立交、白沙友谊立交等;分离式立交19座,如友爱立交、北湖立交、亭江立交等;立交体系中包括了4个隧道,南湖隧道、青林隧道、凤岭南隧道和平乐隧道。

  规划

  南宁立交体系将有什么规划?

  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南宁将在现有立交体系内增加城市快速路。

  目前东西向快速路已经开始动工,这条西起清川大道东至厢竹大道的快速路,将沿铁路线,相当于在南宁的上空架起一条长长的道路,整条东西快速路预计将由约15座立交桥串联,包括上跨葛村路立交桥、上跨望园路立交桥、上跨长湖路立交桥、上跨茅桥路立交桥等。

  另外,目前已列入计划中的立交项目还有位于凤岭南的青环立交,这座立交位于正在建设中的良庆大桥北,它的作用是将良庆大桥和青山大桥无缝沟通。

  现状

  立交对生活的影响

  南宁快环一线基本实现立交化

  “没有这几座立交前,从西往东,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现在最多10分钟。”刘瀚博是南站大道一家4S店的销售顾问,他家住在位于白沙大桥南的荣和新城小区。每天,他必须沿着白沙大道穿越半个南宁城,才能来回家与公司之间。5年来,他见证了白沙大道上交通的变化,也深有感触。

  2012年至2013年,随着白沙亭江立交、白沙星光立交、白沙友谊立交和白沙壮锦立交相继通车,白沙大道实现了“一脚油门”的畅通。刘瀚博说,以前,白沙大道虽说是快速环道的一部分,但却名不副实,主要是几个路口的存在,不仅影响行车效率,也非常容易造成拥堵。如今,几座立交桥将白沙大道完全串起来,不仅行车不必再等红灯,而且通过立交桥的枢纽作用,车子可以自由方便地在干道和支路间穿行,白沙大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速环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大学清川路口、清川五一路口,以及少部分支路外,南宁的快环一线已基本实现了立交化,市民开车不必受红灯影响,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受堵车困扰,经过快环穿越南宁城的效率大大提升。相比之下,由于市区交通的拥堵,很多开车人宁愿绕远走快环。可以说,立交桥在解决交通拥堵上的作用不可忽视。

  近年来,除了快环一线,为支持五象新区建设,南宁市在空港和五象片区也新建了多座立交桥。青山英华立交、五象平乐立交、银象立交、洪友立交、洪锦立交、平乐玉洞立交等相继建成通车,出入五象片区的交通因此变得非常便利。

  立交的作用除了串联道路外,还在于其分流交通的能力,尤其是拥有复杂迂回匝道的互通式立交。当车子进入立交,其必须进入指定的通道,才能走出立交范围,所有方向的车互不干扰,这就避免了所有车子拥堵在路口的情况。

  老区交通拥堵依旧不断发生

  在新区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老城区却饱受堵车的困扰。

  12月4日傍晚,南宁的天空飘着中雨,出租车司机陆兆丰被堵在了北湖路上,他要去广西大学与搭档交班,此时他的前后都是望不到头的车流。“堵车时看看窗外的风景,也许也是一种享受。”电台里,主持人用这样的方式安慰着被堵在路上的司机们。堵车的间隙,陆师傅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无奈叹了一口气,预计交班时间又要延长了。

  一场冬雨恰逢周五傍晚,南宁脆弱的交通不出意外地陷入了瘫痪。东葛路、友爱路、北湖路、新民路……多条市区主干道,变成了庞大的停车场,人们在冬雨中艰难地挪动着车子,期盼能早点回家。那些从快环拐进市区的车子,不得不放慢车速,挤进这长长的车流中,直至一动不动。

  人们同时发现,一些立交区域的交通同样脆弱不堪,如北湖立交、友爱立交、邕宾立交,在面临车流急剧增加,或者突发事故时,也因无法消耗车流量,而堵成一锅粥。12月6日上午,南宁天空放晴,家住北湖安居小区的林先生一家开车去三塘游玩,在友爱立交掉头时,足足堵了近20分钟。这是因为当天很多私家车外出游玩,致使友爱立交车流量急剧增加,很多车在桥下相汇,这才造成拥堵。

  快环内集中着南宁大多数的居民区、机关单位和写字楼,就算交通状况再糟糕,人们也不得不进入这些区域,因为这是回家的必经之路。人们发现,立交桥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快环和新区的拥堵问题,但他们回家的路并未畅通多少。因此,南宁在拥有了这么多的立交桥和隧道后,人们依旧感到交通拥堵并未缓解。

  反思

  三问南宁立交

  南宁立交还是太少?

  交通拥堵是因为南宁的立交太少了吗?广西一交通科研院所的桥梁工程师陈先生说,近年来,南宁市新建的立交桥,基本集中在新区或偏郊区的地方,老城区内,除了早年建成的新民立交、江北大道跨线桥、友爱立交、北湖立交,以及几座用来跑火车的铁路立交外,几乎没有新建的立交。而与之相对的是,老城区对立交桥的需求量又是明显的,比如东葛路沿线、明秀路沿线等,车流量巨大,如果能在一些重要路口架设立交桥,对缓解交通压力还是有好处的。

  现在老城区缺少立交桥,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初规划的问题。老城区基本是由以前的街市演变而来的,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居民都是片区的原住民,要想在这样的地方建立交桥,不管是技术难度还是拆迁难度,都非常大。后来城市继续外扩后,当时的城市规划者由于未能预料到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加之受制于当时的财力和技术水平,只能建设少量的小型立交桥,当城市继续扩大到一定规模后,这些小型立交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但如今,交通拥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再想在老城区建立交,发现难度并不比以前小。广西大学土木建设工程学院从事桥梁研究的专家谢开仲说,在一些有强烈需求的重要节点新建立交桥,对于缓解老城区的交通难题,的确有一定帮助。目前,立交建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老城区建立交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但规划和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却更多。比如拆迁的难度;如果要建设隧道,还要考虑老城区复杂的地下管线问题;工程开工后,围挡怎么安排才能尽可能减少对该地交通的压力,还有工期怎么排等,都需要经过详细的评估和周密安排。谢开仲认为,考虑到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老城区建立交桥,较为权宜的办法是建设小型分离式立交,既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又不花费太多成本,对市民交通出行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

  桥梁工程师陈先生说,老城区缺少立交桥,并不意味着新区的立交桥是多余的。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必定是先有路和桥,然后根据路网结构来安排其它建筑。立交桥占地广、建设影响范围大,因此应当先于其它建筑规划和建设。将来,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大,这些现在看起来用处不大的立交桥,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分离式立交缺陷在哪?

  老城区除了立交数量少之外,立交体系的老化,同样值得关注。

  建成于2002年的友爱立交,已经服役了13年,属于南宁比较早期的大型立交桥。这是一座三层的分离式立交,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直行车有其专门的行车道,互不影响,只有车子需要左拐时,才在桥下相会。“在私家车没那么多和地铁施工前,这里的交通还是比较通畅的。”友爱村居民苏庆兰回忆,友爱立交建成后的很多年,这里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堵车是什么。很多年来,友爱立交确实承担了城西交通枢纽的作用。

  不过,近年来,随着整体交通环境的变化,人们发现,这座老立交有些“不够用”了。2013年,南宁媒体评选出了几个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堵点,友爱立交位居第二。如果说,一些老城区是因为缺少立交而拥堵,那么友爱立交是怎么回事呢?与它情况相似还有北湖立交、邕武立交和邕宾立交等,这些老立交,都出现了拥堵的困扰。“这几年,南宁交警在这几座立交上没少花心思。”南宁交警支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几座立交的拥堵问题,南宁交警一大队和四大队采取过很多措施,包括限行大货车,在桥下设立隔离栏分流交通等,但拥堵的现状并未有显著改善。

  “分离式立交的缺陷在交通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完全暴露出来。”桥梁工程师陈先生说,立交桥通常分为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两种。分离式立交相当于陆地桥的作用,只能保证直行车可以互不干扰,但左拐车需要在桥下汇合,当左拐车的数量过多时,或者桥下发生事故,就会引发拥堵,例如友爱立交;还有的分离式立交仅为简单的跨线桥,只能保证一个方向的车流不受干扰,其余交叉方向的直行车和所有左拐车需要在桥下汇合,例如北湖立交,立交分流的效果不彻底,这是分离式立交最大的缺陷。

  互通式立交则不同,除了所有直行车相互不受干扰外,所有方向的左拐车也有自己专用匝道,保证相互不受影响,从而避免了交通汇流的情况,而复杂迂回的匝道设置,在车流量加大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车流的作用,以防止发生拥堵。目前,南宁新建的立交桥中,基本采用互通式立交,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五象平乐立交、白沙友谊立交等。

  能把分离式立交改成互通式立交?

  “在当时来看,建设分离式而不是互通式的立交,也许是不得已的选择。”造价工程师简文军告诉记者,单从建设成本上看,互通式立交就要比分离式立交高近一倍,而且互通式立交要建设很多迂回匝道,占地面积也要大很多,其拆迁成本也较大。另外,互通立交的建设难度相对较大,工期也会比较长,建设过程对周边交通造成的阵痛时间较长。所以,在交通需求量还没那么大时,规划者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廉、建成快的分离式立交,但这也为将来的交通拥堵埋下了隐患。

  既然无法从规划上解决老立交拥堵的问题,那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进行改扩建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即将分离式立交改成互通式立交。桥梁专家谢开仲说,分离式改互通式,就现代造桥技术而言,问题已不大,但需要考虑改扩建的性价比。比如加一座匝道,可能要涉及大范围的征地拆迁,那么就要考虑这条匝道对交通究竟能有多大的改善,付出这么多的用地成本是否经济。再比如要在原立交范围加建筑,地质条件是否允许。另外,改扩建的立交要看到多远的规划,是不是过几年又要改扩建?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盲目地对老立交进行改扩建,也是不现实的。

  近年来南宁新建的立交桥中,也有很多分离式立交,比如白沙亭江立交、银象立交、洪友立交、洪锦立交等。“现在看来,这些立交或许还够用,但5年之后呢?10年之后呢?”简文军表示了担忧。跟他有着同样担忧的还有桥梁工程师陈先生,他认为,立交如果无法一步到位,或许又会重蹈老立交的覆辙,因此,就算是目前的财力和技术无法实现一步到位,也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今后有足够改善的空间。

  老城区缺少立交,立交系统老化、缺陷的问题,正在制约着南宁的交通,也制约着南宁的发展。立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折射的不仅是交通问题,也是整个城市规划的问题,人们希望,城市规划者在为城市扩张绘制蓝图时,更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记者 李家健 黄婧 实习生 黄聪兴 记者 周军/图 )

编辑:罗宁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