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 动真情 扶真贫——大新县开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试点工作纪实

20.08.2015  11:28

用真心 动真情 扶真贫

——大新县开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试点工作纪实

  “识别扶贫对象工作错综复杂,我们干部只有带着感情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细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才能把真贫摸清摸准。”这是大新县那岭乡宣传委员劳爱然在“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宝圩乡是自治区5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试点乡镇之一。7月23-27日,劳爱然等100多名干部组成的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试点工作组,深入宝圩乡板价村、板六村两村的贫困户家中,问冷暖、找真贫,坚实的足迹印在百姓心上。

  进村入户问冷暖

  不到一天时间,由县直挂点单位派出干部、13个乡镇分管领导及扶贫助理、本乡全体乡干、两个贫困村“两委”干部等100多人分成24个工作组到位工作。区、市、县扶贫部门领导全程跟踪指导培训,及时收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全区铺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今年70多岁的农文武是江洞屯的贫困户,多年来,老人与儿子相依为命。去年11月,在危房改造资金帮助和亲戚的资助下,农文武虽然告别危房住进新房,但欠了一屁股的钱。为了还债,今年春节过后,他儿子去广东打工,老人孤身一人留守家中打理田地。了解到农文武的家庭情况和贫困原因后,区市县扶贫部门领导立即召集乡村干部一起座谈,分析对农文武一家的帮扶工作。

  贴近群众的心,才能感受群众的脉动。在短短的4天时间,参加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试点工作的100多名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进村入户工作期间,工作组没有双休日,每天都像上足链的闹钟忙个不停:早上7时出门下乡,晚上8时多才回到乡政府,草草吃了晚饭又召开汇报会,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板六村新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指导员、崇左市审计局干部赵骏超,陪同妻子去医院产检的计划被迫取消。“等我忙完这几天,产检过几天再陪同去。”赵骏超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5天时间里按时完成任务?工作组想了许多办法。

  宝圩乡党委书记许凤锦跟随工作组进驻板六村,挨家挨户开展工作。每到一个贫困户家,先查看住房、拍照,然后跟农户了解情况,登记填表打分。完成一户的所有工作,前后要花两个小时。按照这样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要完成这次工作估计得10天时间。许凤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许凤锦马上指导工作组改变策略:在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村民的基本情况后,先对全屯的贫困户进行评估评分,按从低分到高分排序,再交由村民小组评议,最后确定初选扶贫对象。

  晚上,在汇报会上,许凤锦提出自己总结的“一听二探三看四议”工作法和“四个工作法”,得到自治区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一听二探三看四议”即听村民议,探户主、探邻居,看房、看户口簿及惠农存折和村民议、代表议、村委议、乡镇议。“四个工作法”即入户登记法、集中“登记”法、电话查询法和骨干证明法。

  第二天,24个工作组全部按照“一听二探三看四议”工作法和“四个工作法”开展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天完成250户的识别对象,工作效率比第一天提高。

  摸清真贫惠民生

  “这次识别出的扶贫对象最公平、最透明、最满意!”宝圩乡的群众普遍这样认为。

  板六村三良屯许福东家有三口人,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只有许福东在家留守。由于住的是破烂的木瓦房,工作组曾误以为许福东家应该列入扶贫对象。可是,在入户调查核实时,得到群众反映的信息是:许福东的儿子已经在广东买了房子。于是,工作组从扶贫对象表上取消了许福东的名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工作组工作做得细,贫困户指标不合格现象及时调整,隐瞒、漏报、拆户等不良现象也得到纠正,确保了识别扶贫对象的工作质量。

  板六村第一书记廖贵东发现,板六屯是宝圩乡经济条件最恶劣、最边远的村屯,但去年得到的扶贫指标不合理。经过群众代表评议推荐、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将原有的贫困户增加4户。“虽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令群众满意。”廖贵东说。

  板价村工作组在板统屯开展工作时,群众向工作组反映,屯上有8户隐瞒了家有农用车的事实。工作组马上将原来的低分调高,排序也由靠前往后排。陇汤屯原有20个贫困户,经过调查,发现有拆户现象,马上取消了拆户户主贫困户资格。

  截至7月26日,经过工作组连续4天工作,精准识别出板价村、板六村贫困户556户2178人,提前一天圆满完成区里下达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