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家乡地铁筹建 春节无休也自豪

13.02.2016  09:06

  “呜……呜……”春节期间,来到屯里车辆段,老远就能听见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今年6月28日将试运行,目前十余辆列车正在陆续进行200公里“长跑”测试。

  现场:

  精神高度集中 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冬日暖阳下的屯里车辆段忙碌而有序,这里停放了14辆地铁列车,每天,地铁司机都要对地铁列车进行段内调试。

  列车司机室内,主司机任光涛坐在驾驶台前操控,监控司机蒋超武站在一旁全方位观测。“0102号车开始试车。”随着两人“手指口呼”和精准操控,地铁列车缓缓驶入轨道,进行当天的调任任务。

  在不少地铁乘客看来,地铁列车几乎都是自动驾驶,“司机岂不是没事干?”要是这样想的话,那你就错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地铁司机们在车上忙得很。地铁在隧道中穿梭,司机需要时刻关注轨道的情况,如车辆运行声音、信号灯是否正常等。

  记者看到,列车运行时,司机任光涛右手握在操控杆上,左手拿着对讲机或放在操控台上,随时准备遇到特殊状况时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全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目视前方,随时监控异动。

  “道岔!”看到前方有信号灯和道岔,任光涛立刻右手一指,大声报出口令,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用专业的话来说,这叫“手指口呼”,是地铁司机独特的一项工作规范,要时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任光涛透露,一路上短短2公里的调试线路,地铁驾驶员要喊出的口令配合手势有几十次之多。“这是一种很有必要的提醒,随时可以让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任光涛说。

  为此,在列车进行动态调试时,一个重点操作就是“对标停车”。任光涛表示:“车辆停得过于靠前或过于靠后,都会影响乘客上下车。经过严格训练,一般要确保列车进站对标停车前后误差不超过10厘米。

  感受:

  参与南宁地铁筹建倍感自豪

  “回到家乡开地铁,感觉就是好!特别自豪!”今年29岁的任光涛是土生土长的南宁隆安人,已经在深圳当了近7年的地铁司机。尽管他的年纪不大,但他的地铁驾驶里程已经高达1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

  “南宁一开始修地铁,我就非常关注,早就盼望着回来为家乡人民开地铁列车。”任光涛说。

  就在任光涛忙着调试车辆的时候,他已经怀孕9个月的妻子黄娜不得不一个人在家照顾自己。“尽管春节无休,但能参与南宁地铁1号线的筹建工作,我感到很自豪。”任光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