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火拼差异化 未来之路通向哪里?

11.11.2014  12:55

  天猫员工备战“双11”

  电商竞争步入第二个“5年时代”

  今年是“双11”活动启动以来的第六个年头,阿里、亚马逊开始争夺国际市场,京东开始发力金融,苏宁与国美大战物流……在阿里、京东相继上市后,国内电商的英雄座次基本已经落定,此前经常出现的“双11”电商大混战局面行将终结,电商之间竞争的差异化将日渐明显。“双11”网购大战提前一天就已进入“战备”状态,大战一触即发。

   看一看:

   海淘能淘几个亿?

  “双11”大战一触即发。当大部分媒体记者准备在杭州见证阿里“双11”交易之时,亚马逊中国昨日下午却继续在海淘上加码,海外购已经成为今年“双11”的最大焦点。通过“双11”,不仅可以让海外投资人知道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实力,还可以让此前一直隐藏在海外代购和海淘背后的数字走上台面。

  天猫国际在今年初上线后,于“双11”之前正式跟媒体见面,并将“买全球,全球买”这个国际化口号首次定义为阿里今年“双11”的标语,为了推广还实行了全球包邮。

  面对来势汹汹、宣布海外六站直邮、拥有强大海外资源的亚马逊海外购业务,阿里认为,强悍的服务中国用户的能力依然是阿里的制胜法宝。今年是史上第六个“双11”,阿里和亚马逊全球已开始正面对决,到底是有资源优势的亚马逊会最终胜出,还是拥有强大服务能力的阿里胜出,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京东在今年的“双11”期间将主攻“正品”和“低价”。京东在前天推出“1.1折抢购远洋地产楼盘”的促销大招,明显和阿里走在差异化的道路上。此外,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今年也开始在物流上提速。这说明,电商之间的混战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比一比:

   能否告别爆仓时代?

  “双11”仓库爆仓的局面可能会在今年得到缓解。一方面,快递公司进行了更有经验的提前备战;另一方面,电商利用大数据,能更好地对仓储进行指导或分配。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快递揽收量为18.6亿件,2010年为23.4亿件,2011年为36.7亿件,2012年为57亿件,2013年为92亿件,2014年预计130亿件。可以说,电商成就了快递业,但电商的快速膨胀也显化了快递业的隐疾——大节之后“爆仓”成为常态。

  今年的“双11”,阿里将在大范围向商家推送预售服务。在预售期间下定单的消费者,很多预订产品在“双11”前,就已被派发到离用户最近的配送站点。待尾款支付后,将以最快速度送到家中。

  北京晨报记者在对快递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备战“双11”,申通、圆通、顺丰等大型快递公司均表示“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一猜:

   未来之路通向哪里?

  阿里在2009年发起第一届“双11”时,淘宝商城刚刚成立,并在2012年更名为天猫;京东刚从数码产品扩展到百货不久;1号店刚刚上线;苏宁易购刚刚成立;国美在线还未问世。

  随后的5年,“双11”不仅打造了一个“网购的狂欢节”,也成为各家电商大战冲流量的好机会。直到2012年,电商价格夹杂着口水战达到顶峰,最后逼着政府出面整顿电商们的过度狂欢。2013年,“双11”不仅见证了电商们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中国网上交易的发展。数据显示,仅阿里天猫的“双11”交易量就从6年前的5000万元跃升至2013年的350亿元,今年阿里的保守估计量是510亿元。

  2014年,京东和阿里相继赴美上市,为“双11”的混战局面提供了更多的预期——商品是否会更加丰富和充满个性化?服务是否会更加细致和周到?大家都在等待见证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