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基地助农民增产增收

29.05.2017  07:50
  在宾阳县宾州镇三韦村的蔗田里,成片绿油油的蔗苗随风摇曳,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双高”基地已初具规模。

  三韦村在2015年被列为“十三五”贫困村,被宾阳县列为2017年度奋斗脱贫村。全村有640户村民,其中贫困户90户;全村总耕地面积12856亩,其中旱地面积10500亩、水田2356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也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经过走访了解到,自宾阳县狠抓项目扶贫推进工作以来,三韦村村委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建起了糖料蔗“双高”基地,还计划利用扶贫资金100万元解决村委集体经济收入问题。之前因土地而贫的三韦村,如今因土地而富,村委正带领村民自信而坚定地走在脱贫路上。

   促进贫困户就业,激发脱贫热情

  5月24日,在三韦村糖料蔗“双高”基地看到,视线所及之处全部种上了甘蔗,一块块蔗地一望无边,绿油油的蔗苗长势喜人,一台圆形旋转式喷淋机立在蔗田间。“双高”基地将实现精准喷灌和滴灌,可辐射喷灌1000多亩,彻底改变以前种蔗要“看天吃饭”的历史。

  驻村第一书记蓝常福说,2015年,这里的2000多亩地就有700多亩种植速生桉,他与村委一起努力,利用土地资源,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帮助三韦村脱贫。2016年4月上旬,三韦村流转土地2330亩,将南宁糖业引进该村,大力开展“双高”基地建设。今年,基地又新增300多亩土地。在这2000多亩地里,七成以上土地是属于贫困户的。现在,基地已种上连片高产蔗苗,产量将由原来的5吨/亩增加至8吨/亩,相信依靠这些优质蔗苗,村民很快可实现增产增收。

  “‘双高’基地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蓝常福说,过去农民种甘蔗,每亩地一年净收入只有500元。土地流转后,仅地租一项就让农民每年获得700元/亩的收入。此外,村民在“双高”基地打工,每天还可获得80元工资,多劳多得。“现在大家干活的积极性都很高。”蓝常福说。

  三韦村党总支书记吴令方透露,南宁糖业签下该项目后,不仅逐步改良当地土地,还将陆续解决灌溉用水及修路等问题。与龙头企业合作后,村民也开始转变思想,脱贫致富的愿望越发强烈。

  村民韦有厂家中有水田3亩、旱地4亩,一家6口人,2015年人均收入仅为1774.5元。他申请了雨露计划等教学资助和4000元产业扶持资金,被列入2016年第一批脱贫贫困户。经过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委的帮扶,韦有厂对增收致富充满了信心。他说,今年增加了水田和蔗地租种面积,估计收入有八九万元。

  2016年6月4日,三韦村成立了宾阳县溢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三韦村委的第一个合作社,成为村民采用新模式自己开展经营的新起点。合作社的成立,意味着三韦村除“双高”基地外的8000亩土地由农民自己整合利用,大大增强了贫困村的脱贫“造血”能力。

  蓝常福说,过去的三韦村村集体没有收入,村里只有一小段硬化的水泥路,土地贫瘠且缺水。现在,各个自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通水通电,建设了“双高”基地。同时,村委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灵活运用产业帮扶、雨露计划、小额贴息贷款等帮扶资源,不断为贫困户送实惠。

   规划乡村旅游,发展集体经济

  贫困村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一项硬指标。这两年,三韦村村委一直想修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但因无集体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三韦村迎来了好机遇。三韦村有约1000亩的水塘,周边环境优美,计划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开发水塘,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完成山琶自然村老稳塘生态养殖项目申报工作。

  “水塘是三韦村的集体产业,我们的设想是以水塘养殖为依托,带动休闲旅游及农产品的外销。游客可以在这里休闲垂钓,累了可以在农户家中体验农家乐。”吴令方说。

  同时,三韦村将用100万元扶贫资金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并达到国家脱贫标准。蓝常福说,这两天他和村党总支书记到南宁采购勾机,计划租给在村里采集膨润土的企业,企业每年给村里支付约22万元的租金。村委再购买一台甘蔗装载机,放在“双高”基地出租,每年能收到租金五六万元。“这样一来,既合理使用了扶贫资金,又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稳定收入。到时候旅游收入加上租金收入,预计每年有3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