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学生最爱的“红包”是关键

03.03.2015  13:55

  昨天是常州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常州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的老师也给学生们发起了红包。学生可以选择“坐一天老师的位置”、“与最喜欢的同学做一天同桌”、“5分钟内迟到老师不批评”、“与老师共进午餐”、“老师给爸妈发表扬短信”中的一个,老师就帮忙实现。(3月2日 《扬子晚报》)

  这则新闻让人眼前一亮,很明显发给学生“心愿红包”早已跳出了金钱红包的物质范畴,追求的是精神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新学期送红包给同学不只是寓意开门红,也是一种巧妙的教育智慧。

  在新春开学,学生收到“红包”既传承了习俗文化,又有了文化创新,赋予红包更多的蕴含。还能很快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寓教于乐,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励了上进心。

  “红包”内包的“干货”其实是12个小心愿,学生选出一个,并标明实现日期,老师就能帮助实现。这既是一种心理预期又是一种积极引导。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加深了解的情况预测方式。且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称实现这些心愿,比拿到装钱的红包还要开心,正是“红包”教育形式的成功所在。

  不过“红包”虽好,但也值得改进与商榷。从新闻获知,“红包”内的心愿大都是由老师事先单边预设,其内容的科学性也有待于检验。比如与“喜欢的同桌坐一天”时间短不短?“5分钟内迟到不批评”是鼓励迟到还是不提倡迟到?“坐一天老师的位置”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还是体验权威的感觉?……这些“心愿”都值得推敲。

  要把“红包”效应发挥到极致,就要包好“红包”内的内容。换言之,就是发给学生最爱的“红包”是关键。怎么发?一是可以在年前摸底调查出学生的内心心愿,精心制作“心愿红包”,而不受由“上而下”的单边红包心愿。二是所发的红包内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填写一个最大的心愿,让学生自己“点菜”。三是鼓励学生发给老师“红包”作为“回礼”。四是“心愿红包”不止于新春开学,可以在平时普通的日子里也坚持发下去,使“心愿红包”常态化。(徐大发)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