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要求,顺应发展,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终于应运而生!

05.02.2017  06:32

为更好地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市各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近日,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要求,以提升南宁、带动全区、示范全国为总目标,以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强项目建设、平台建设、要素保障、公共服务为动力,力争打造全民健身全国示范区。一、到2020年,南宁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长,比例达46%以上,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3%以上。二、城乡居民体质状况进一步提高,全市100%的县、60%以上的城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开展形成常态。全市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呈向更好趋势,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三、全市每年举办大型特色群体赛事活动12项以上。四、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同时,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日益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继续推进,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扩大规模。

“计划”围绕目标的完成,从体系建设、场地建设和管理、全民健身新格局、活动供给及氛围营造、组织培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民族体育传承、健康促进、重点人群和项目发展、产业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十一项任务,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同时,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创新治理体制、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产业化发展、营造社会环境、探索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队伍、推动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七项措施。

其中,在形成全民健身新格局方面,提出“一核聚集,一带展开,五区支撑,多维辐射”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一核聚集,即以中心城区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区域,保护老城区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市体育场地理位置优势,发挥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一带展开,一是结合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水城建设、街头绿地建设、绿道建设等,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增加体育休闲功能,建设一条全民健身带;二是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资源,提高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通过体育资源共享,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普惠大众的网格体系;三是大力支持南宁市李宁体育园二期工程开发建设。五区支撑,一是完善西乡塘“美丽南方”运动休闲集聚区;二是建设兴宁区昆仑大道乡村运动休闲集聚区;

 

 

 

 

 

 

三是打造广西体育产业城运动休闲服务业示范性集聚区;四是形成环青秀山运动休闲集聚区;五是推进建设环大明山山地运动集聚区。多维辐射,各县(区)结合民族、地域文化及地理、自然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参与、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可持续性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

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方面,提出要在在继续办好广西体育节南宁市会场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元旦冬泳活动、龙舟赛、解放日长跑、体育黄金周活动、各单项运动年度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具有南宁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赛事基础上,广泛组织足球、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网球、乒乓球、长跑、健身跑(走)、健身操(舞)、广场舞、龙舟、游泳、工间操、棋牌、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自行车、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大力发展南宁市优势体育运动,加快发展足球、气排球、举重、手球等运动,逐步培育摩托艇、划艇、游艇、极限、赛车、马术等具有前沿、时尚和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

 

 

 

 

 

 

 

 

鼓励各县区结合民族、地域文化及地理、自然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便参与、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可持续性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地域特点,打造横县垂钓运动,宾阳县骑行运动,上林县、马山县、大明山、昆仑关户外运动,兴宁区徒步运动,江南区、西乡塘区、邕宁区水上运动等特色项目,充分体现民族体育特色,继续打造宾阳县舞炮龙、威风龙鼓、仙马彩凤舞、武术,马山县会鼓、打扁担,隆安县的龙舟,青秀区的芭蕉香火龙、壮族斗竹马,邕宁区壮族抢花炮、高脚竞速,良庆区的香火龙、香火球,武鸣区的抢花炮、珍珠球、抛绣球、舞狮、散打擂台赛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引导和支持农民、职工、社区居民、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人群开展体育活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行业、各系统、基层单位、社会力量广泛举办本行业、系统、区域的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开展工间操、广场舞、健身走、气排球等简便易行、便于大众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外,为扩大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规模,推动全民健身的多元共给,探索全民健身的科技创新,提出积极培育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多元市场主体,强化体育产业支撑功能,培育壮大体育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推动全民健身产业与文化、旅游、医疗养生、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体文结合”、“体医结合”、“体旅结合”,实现体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强化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网络化管理,扶持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向实体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设集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智慧体育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打造体育产业精品项目,结合首府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力及特色民族文化和亚热带风情,重点打好“东盟牌”、“民族牌”、“山水牌”、“开放牌”。

最后,“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评估、实施目标考核等方面提出3项要求,以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和主要措施的。要求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计划,同时,强化建立市、县(区)两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展情况监督与检查制度,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计划”的出台,势必将为南宁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排头兵、力争打造全民健身全国示范区、将南宁市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体育比赛、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