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南宁古宅:他不识字请人写招牌 "粥铺"成"弱铺"

21.12.2015  11:12

  探访古宅 

  他不识字请人写招牌遭羞辱 

  “李氏粥铺”成“李氏弱铺” 

  儿子刻苦读书高中进士,建豪宅扬眉吐气 

  这座古宅,蕴藏着李氏家族的悲欢故事

   

  古宅前庭院落沧桑古朴 

  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建圩,距今已有370年,曾经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那陈镇还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建筑,其中一李姓古宅保存较为完好,至今其后人还在居住。据了解,该户先祖是200年前从大塘镇迁来,最初在那陈圩路旁搭起一个草棚卖粥,由于是外来户,自己又目不识丁,生意越做越大,却依然被人寻机羞辱。于是李氏先祖立誓要让儿子刻苦读书求取功名。就这样,李氏家族发奋图强,后来不但儿子高中进士,还大兴土木建起了豪宅,成为当地的名门大户。 

  艰苦创业 

  李氏先祖 搭草棚摆摊卖粥 

  李氏古宅位于那陈旧街370号,始建年代虽不可考,但通过其腐朽的木柱、斑驳的瓦当可以看出,这座古宅已饱经沧桑。李凤桓今年已经83岁了,当年就曾出生在这座古宅里,他是现在李氏家族中的最年长者。据李凤桓说,根据家谱记载,李氏族人在那陈镇已经有十多代人了,如今还生活在当地的李姓有20多户。每年清明,移居在广东等地的李氏后代会纷纷赶回来祭祖。“就在这个院子里,最少要摆8桌才能坐得下。”另外,关于李氏家族最初的创业史,以及曾经因为不识字所遭受的羞辱故事,也通过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明清时期,北部湾地区海上贸易较为发达,大批商船往来于钦州港以及南洋各地,运出的主要是“廉盐”,还有生丝、茶叶、布匹、纸张、药材和陶瓷等,换回的则是安南(现越南)大米、冰糖、胡椒、砂仁、竹木以及香料。而那陈作为当时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逐渐繁盛成圩,过往商贾、马帮,都要在此歇歇脚。 

  李氏先祖原本是现今良庆区大塘镇人,以当时的地理条件来看,算是穷乡僻壤,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没有发展前景”。大约200年前,大塘镇一位李氏先祖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主动迁移到当时比较繁华的那陈圩,在路旁搭了间茅草棚,支起一口大锅卖粥。

   

  木柱已被风雨剥蚀严重 

  目不识丁 

  请私塾先生写招牌被辱成笑料 

  由于这位李氏先祖特别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多年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家底也逐渐殷实起来。这时,李氏先祖已不满足在草棚里支锅卖粥了,他要置地盖房开酒楼,把生意做大。为了让后人不忘当年卖粥艰苦创业的历史,李氏先祖给酒楼取名“李氏粥铺”,楼下大堂仍然卖粥,楼上包间雅座则专门经营酒菜宴席。 

  这位李氏先祖虽然颇有经商头脑,却没进过一天学堂的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酒楼开业前夕,没有招牌肯定不行,可是李氏先祖自己不识字,只好亲自跑到私塾,想请人帮忙题字书写招牌。私塾先生是邻县一位落弟秀才,屡试不中在家乡没脸见人,这才跑到那陈圩,租了一间房子靠办私塾混口饭吃。据说,这位私塾先生自己仕途不顺,却整天端着个“读书人”的架子,心里看不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氏先祖。 

  见到李氏先祖有事来求,这位先生一口应下来,却提笔在牌匾上写下“李氏弱铺”四个大字。李氏先祖目不识丁,完全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还给私塾先生封了一个大大的“利是”,然后千恩万谢告辞。 

  立下誓言 

  一定要儿子发奋读书求功名 

  后面的故事不用李凤桓老人讲,相信读者朋友也能猜出个大概。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李氏先祖揭开蒙在“李氏弱铺”上的红绸时,场面是多么尴尬。 

  事后,李氏先祖怒气冲冲地去找私塾先生理论,没想到对方竟振振有词地说:“我常听人说,你家卖的粥用米比人家都少,李氏粥铺就是靠赚过往脚夫的昧心钱才把生意做大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把‘粥’字中的‘米’去掉了。” 

  听先生这么一说,李氏先祖急了,赶忙辩解道:“绝对不可能,自家卖粥多年从来没做过亏心事,再说煮粥所用水和米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米少则粥清,而米放得过多也就不再叫粥,变成米饭了,先生为何要把‘米’字去掉?” 

  私塾先生却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张白纸,先是写了个大大的“”字,再把中间的“”圈掉,然后说:“我并没有说你家的粥无米,只是米少罢了,所以我这不又把‘米’字的其中四个点还给你了嘛。”言罢,私塾先生用毛笔在两个“”字下方分别补上了两个点。 

  李氏先祖做生意虽是一把好手,但是玩起文字游戏,哪会是酸秀才的对手?最终,李氏先祖说理不成,反被私塾先生辩驳得哑口无言,憋了一肚子气回来。就这样,有关“李氏弱铺”的笑话,被当地人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津津乐道了好几年。 

  从那以后,李氏先祖深切地感受到“没文化,真可怕”,“被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如果只会挣钱,自己恐怕一辈子也只能算是个土财主,无法得到乡党发自内心的尊重。意识到这一点,李氏先祖不禁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刻苦读书,再也不当“睁眼瞎”受人欺辱。

  扬眉吐气

  儿子高中进士大兴土木建豪宅

  要说这李氏先祖的儿子还真够争气,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从秀才到举人,直到最后高中进士,还真给李氏先祖长了脸。屈辱多年,这下儿子突然从京城扛回来一块“进士”牌匾,可把李氏先祖高兴坏了,决定倾其所有,不惜耗费巨资,也要在那陈圩修建一座豪宅,再把“进士”牌匾往门楣上一挂,看看今后谁还敢小看自己。

  说干就干,李氏先祖把方圆数十里的石匠都请来,开山采石。整处宅院共分4进,头进院子里的地面以及台阶,全部采用每块重达数百公斤的石条铺就。据说仅这一项工程,就让几十名石匠在山上连续奋战了2个多月。

  遗憾的是,12月20日,记者前往那陈镇采访时,看到整片李氏古宅已经只剩下一排正房,后进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连门楣上的“进士”牌匾也不见了。李凤桓老人说,原本牌匾保存得很完好,直到文革期间才被毁。

  如今,李氏古宅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屹立在世人面前。虽然支撑主建筑的雕花石柱坚固依旧,然而上面的木柱却被风雨剥蚀严重,还残留着白蚁破坏的痕迹。

  今年60多岁的李连春,是那陈镇李氏家族第13代后人,他的子女都已经外出打工或者分家另过,只剩下老两口和一条温顺的大黄狗,守护着这座古朴的老宅。李连春说,无论到什么时候,这座老宅李氏后人都不会拆,因为它见证了李氏先祖一位父亲的坚定、一位儿子的奋发图强,凝聚着整个那陈李氏自强不息的家族精神。(当代生活报记者 王建伟 文/图)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