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日报》:合浦县建设生态水稻示范区 为解决东片地区土地撂荒问题提供借鉴

03.04.2018  22:56

  “在上级的支持下,示范区内流转了900多亩闲置的撂荒土地,小块土地变成了大块,不仅土地主人增加了收入,土地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也带动大量村民就业,而且改善了当地的农业设施,引进了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效益。”近日,合浦县闸口镇仙人桥惠乡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日前从市乡村办获悉,今年以来,合浦县在闸口镇大力推进生态水稻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五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此举将为今后解决合浦县闸口、公馆、白沙、山口等东片地区耕地撂荒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据闸口镇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闸口镇因人多地少,传统农业收入低,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没有青壮年愿意耕种田地。同时,由于各家各户所拥有的面积过小,土地流转相当困难,造成东片地区不少耕地撂荒,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制到制约。

根据规划,该示范区以双季稻生态种植为主导产业,建设面积6500亩,其中核心区1200亩,拓展区2100亩,辐射区3200亩;截至目前,已经整合财政资金4697.48万元,拉动经营主体投入1287.51万元。记者在当地看到,示范区内土地规模连片,全部完成统一规划整治;灌排体系、电网建设配套完善,交通网络完整。建有水稻育秧工厂,安装达到市内领先科技水平的自动播种育秧生产线,设置播种车间200平方米、育秧大棚10000平方米。各型农业机械设备齐全,达50多台(套),是市、县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0%。该示范区还拥有植保机械20多套,能满足示范区统防治服务需要。该示范区还建设了大米加工厂,设置大米加工车间500平方米、库房1500平方米,大米加工生产线1条,拥有稻谷烘干机2套,日可烘干处理稻谷50吨。形成了播种育秧、插秧、管理、收割、烘干加工等环节完整、成熟的生态水稻全产业链机械化运作模式。

该示范区经营主体合浦县仙人桥惠乡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农民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示范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每年获得土地流转财产性收入30万元,每年安排就业季节性和常年性农民工700多人,获得工资性收入223万多元,通过产业科技示范带动,主导产业双季水稻单产和种植效益提高1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