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存量要地 向空间发展

28.07.2016  16:07
    在一个立体式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麻利地将衣架挂到自动传输带上,一排排衣架便缓缓地“”上二楼喷漆车间,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是记者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请企业、生产车间“上楼”,通过“向天要地”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广西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之一。
    广西山多地少,全区人均耕地仅1.31亩,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任务艰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寸土寸金、惜地如金”的理念,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厅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和总结“向天要地”“向山要地”“向海要地”“向存量要地”等节地经验,在八桂大地上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
      目前,广西已有19个县(市、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

    规划管控,“”项目入园
    7月的壮乡大地,骄阳似火。记者随“节地行动看广西”媒体联合采访团,到部分获评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县市进行采访。所到之处,基层节地实践迸发出来的创造力,令人惊叹!
    工业,向来是建设用地的大户,而工业用地也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点领域。
      在工业重镇柳州市,为谋求产业升级,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近年来通过实施“ 腾笼换鸟”,对城区老厂房、旧仓库等低效用地进行了改造,引导企业退城、进郊、入园,极大地节约了用地成本。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市三大纺织厂和柳工综合件厂、五菱冲焊件厂,分别搬进了新规划的沙塘轻纺工业园和河西工业区,而原厂房用地得以重新盘活供应,光土地就节约了120公顷。”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冠环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柳州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在广西可谓一马当先。至今,全市10个县(区)中,已有6个县(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玉林也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佼佼者。有着“中小企业名城”美誉的玉林市,全市7个县(市、区),就有容县、陆川、博白3县获得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且做法各具特色。
    容县的“工业房地产”节地模式已是各地学习借鉴的范例;博白县坚持工业用地“ 以亩产论英雄”,在全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五大工业园区,要求入园企业投资强度不低于250 万元/亩,容积率不低于1.0;陆川县结合粤桂九洲江跨省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引导沿江各乡镇的企业统一搬迁到新规划的九洲江流域中小企业产业转移园。
    陆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詹宗利表示:“所有新上项目都要进园区,以便利于科学安排项目用地结构、布局和比例,使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协调统一。
    柳州、玉林,这只是广西的一个缩影。如今,“”项目入园,已经成为广西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识。为此,广西专门制定了园区的“游戏规则”。
      按照《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必须符合规定指标要求方可单独供地,园区内控制单层厂房建设,一般要求2层以上,建筑密度不低于28%,容积率达到0.8 以上。2015年10月,广西厅重新修订《广西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产出强度及地均税收7 项控制指标,同时完善了教育、加油站、卫生、物流用地控制标准。

    政策引导,“”活节地经
    “衣架之都”荔浦县有一本“节地经”——出台多层厂房建设奖励措施,请企业、生产车间“ 上楼”,让相同的土地产生多倍的效益。按照第一层每平方米5元、第二层8元、三层以上10元的标准,企业建厂房每层都有奖励,楼层越高奖励越多。
      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项政策的一个受益者。该公司建成4 层立体厂房4 万多平方米,既降低了用地成本,又实现了经营扩张。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4.5 亿元,其中仅蜂蜜产值就超过3亿元,成为广西第一、全国前五的蜂蜜产业龙头企业。
    像请企业“上楼”这样的基层创新点,广西还有不少。这既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摆脱资源保障这一“ 成长烦恼”的需要。对此,广西厅厅长陈建军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广西必须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建设用地需求将保持在中高位。在国家从严从紧管控土地的情况下,只有坚决地贯彻节约优先战略,才是出路。
    这几年,广西厅注重发挥基层的创造力,鼓励各地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模式,对行之有效、可学可鉴的节地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2010年以来,广西厅相继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区推广学习来宾市“空中要地”、北海市创建节约型产业园区、容县“工业房地产”等节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南宁市青秀区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向存量空间要发展增量,向楼宇要发展质量”,有效破解了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了节地增效。近两年,在辖区商圈总用地面积不足1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秀区先后培育商务楼宇106栋,吸引了施耐德、汇丰银行、联想集团等近4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创造税收19.7亿元。该区由此成功跻身中国楼宇经济发展“ 十大潜力城区”第二名,成为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产出效益的成功样板。
      地处大石山区的靖西市,则侧重于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探索“向山要地”的节地模式。2012 年8 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广西在梧州、防城港、玉林、靖西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靖西市以此为契机,在中越边境规划建设了龙邦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通过缓坡削峰填谷,移山造地,开挖土石900万方,造出土地面积80公顷。2013年以来,全市共统筹利用低丘缓坡试点用地指标204公顷,昔日荒芜的山地成为了拉动边境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基层节地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带来的是全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直观成果。“十二五”期间,广西单位GDP 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33.97% ,年均下降率高于国家要求的6.2% 指标,仅工业用地供应规模就比国家标准节约了3625.88公顷。

    指标调节,“”存量消化
      平果县创新实施采矿用地方式改革,采矿用地由建设用地属性变为临时用地,节约了大量新增用地指标,实现了采矿占地、表土剥离、复垦还地的良性循环;灌阳县探索兼顾产量、质量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型农业模式,建成千亩超级稻暨再生稻绿色高产示范基地,将节地实践引向现代农业领域……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广西涌现出了太多这样有特色、有亮点的节地典型。
    为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每年下达用地指标时,广西厅将征地率、供地率、区位调整率和盘活存量土地、增减挂钩面积等纳入年度计划,下发各地执行。对用地规模超过20公顷的重大项目,组织开展用地预审、踏勘论证和现场查看,切实把好批地供地关。对近五年供地率低于60%的市、县,除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直至存量土地消化到位为止。
    一系列用地管控、指标调节的政策措施,倒逼了各地对存量土地的盘活消化。全州县通过改制国有企业,收储盘活低效土地537宗、237公顷,用于节能环保、民生、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近两年,该县土地利用效率6项指标均居广西前列,供地率连续三年居桂林市之首。柳城县积极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对利用率与收益较低的土地收回处理、二次开发和再利用,共腾出土地138公顷,用于新建一批现代化、花园式的精品居住区。2015年,广西完成存量土地盘活15126公顷,全区现有的18206公顷存量用地将在两年内消化完。
    不久前公布的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名单中,广西推荐的12个县(市、区)全部上榜,成为本届受表彰数量最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西厅也因此获得第三届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