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垃圾3000吨几乎没利用 南宁面临“垃圾围城”

02.06.2015  10:36

  

今年入夏后,南宁城南垃圾填埋场日填埋量突破3000吨,最多的一天达到3600吨,而填埋场设计的日处理能力仅为1200吨。另一个问题是,南宁几乎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填埋。图为5月30日,一辆运输车将垃圾倾倒在垃圾填埋场。记者 邹财麟摄

  市区日产垃圾约3000吨,几乎都没有进行回收利用

  南宁95%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

  编者按:

  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近日,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提倡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些不断增长的垃圾成为一个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都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为此,南国早报联手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南宁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及八桂义工,共同发起“垃圾分类 你我同行”大型环保公益宣传活动,试图从城乡垃圾分类比较调研的角度,展现当下城乡垃圾分类的进展和不足,探寻继续前行的方向和路径。另外,组织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学校,寻找垃圾分类先进典型家庭、小区,以期达到宣传垃圾分类,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效果。

  目前,南宁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3000吨,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是直接压缩填埋到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里。填埋场越填越大,垃圾越堆越高,在耗费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让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随风飘散的异味更让附近居民饱受困扰。南宁市垃圾处理现状如何?南国早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探访。

  

一辆运输车将垃圾倾倒在高高的“垃圾山”上。

  数据

  去年处理103万吨日均超2800吨

  5月30日上午10时,南国早报记者再次踏入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城南垃圾填埋场”),两年前填埋垃圾的地方,如今上面已经种上了花花草草,垃圾的臭味很淡了。再往里走约二公里,只见十几辆垃圾运输车正在倾倒垃圾,小货车随后卸下车上的泥土,推土机一推,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就被覆盖在了泥土下。在炙热的阳光下,浓重的垃圾臭味笼罩着填埋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目前,南宁市除少量餐厨垃圾外,超过95%的生活垃圾都被送到这个位于五象岭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这些垃圾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据填埋场黄场长介绍,该场2014年共接收了103万吨生活垃圾,日均超过2800吨。103万吨垃圾到底有多少?记者粗略计算,如果把103万吨垃圾装在载重10吨的泥头车上,约需10.3万辆车才能装完。把这些泥头车首尾相连,竟有近800公里,几乎可以从南宁市排到湖南境内。

  黄场长回忆,城南垃圾填埋场接收的垃圾量,约从七八年前开始连年剧增。“年增长率以3%、5%、8%这样的幅度不断提高,日填埋量很快就连续突破了1000吨、2000吨、3000吨。”黄场长说,填埋垃圾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夏季,原因是夏季各类瓜果集中上市,特别是像西瓜、榴莲等外皮重、体积大的水果,产生的垃圾更多。今年入夏前,填埋场日处理量还维持在2700吨左右。入夏后,日填埋量突破3000吨已成为常态,最多的一天甚至达到3600吨。

  记者在现场看到,填埋场内堆填垃圾的高度,已接近场内道路标高。也就是说,如果再继续填埋,就会出现垃圾比路面还高的情况,将带来不少隐患。

   调查

  填埋场超负荷运行 已经不堪重负

  据悉,城南垃圾填埋场设计的日处理能力仅为1200吨,目前3000多吨的实际处理量,几乎是设计值的3倍。而全市仅有这一个填埋场,就算填埋场仅一天不能正常运转,南宁市民也会陷入“垃圾包围圈”。黄场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加班加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所有进场的垃圾车都能顺利倒放,然后干净、快速地离开。

  为了填埋好垃圾、做好防臭工作,填埋场的职工每天凌晨4时就上岗了,提前半小时开启除臭喷雾幕墙等设备。凌晨5时许,陆续有垃圾车进场。上午8时至下午2时是倾倒高峰,垃圾车一辆接着一辆进场。下午2时后车流量逐步减小,但每天最后一辆车倾倒完时也都是将近晚上10时了。据统计,每天有约440辆次垃圾车进出填埋场。黄场长坦言,光是维持这些车辆在场内的秩序就是一大难题,曾有车辆在场内抛锚,结果受阻的垃圾车从填埋场一直排到平乐大道上。

  不堪重负的填埋场已几近满场。实际上,城南垃圾填埋场已经过一次扩建,一期工程早已满场并封场。一期工程1995年投入使用,2006年封场。二期工程是2006年12月投入使用至今,占地1048亩,库容1060万立方米。黄场长说:“二期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21年,即从2005至2025年,但按目前的年处理量和增长速度估算,填埋场最多只能再用两年。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垃圾量激增和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矛盾。南宁市区和周边原来还有多个垃圾场、堆肥场。上世纪90年代,南宁市邕武路、槎路、鸡村、石埠一带都有垃圾场、堆肥场运行,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也处理了不少垃圾,后来陆续因城市建设而关闭。城南垃圾填埋场的二期工程,目前已实施局部封场,全面封场工程正在设计中。根据计划,全面封场后,填埋场的垃圾将被彻底封闭隔离,地表会种上花草树木,变成一个公园,附近居民将告别异味侵扰。

  

城南垃圾填埋场部分堆满垃圾的地方,已用HOPE膜覆盖,避免臭气外泄。

   措施

  恶臭侵袭周边居民 除臭工程投入巨大

  填埋场严重超负荷运转,也给除臭、防臭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早在2010年四五月份,柳沙半岛的居民就发现,每天太阳一落山,城南垃圾填埋场方向的上空就会腾起一团团烟雾。再晚一些,这些烟雾就会随风飘向柳沙半岛,导致整个柳沙半岛都笼罩在臭味和烟雾之中。

  同年6月4日晚7时许,南国早报记者来到柳沙路与荔滨大道交叉口的邕江边,探访臭味来源。当时感觉江面上有一股股臭味袭来。细闻之下,酸臭味里夹杂着烧焦味,十分难闻。沿着柳沙路远离江边后,味道渐渐地淡了。2010年6月7日下午5时许、7月5日晚9时多、8月6日晚8时多,南国早报记者先后多次前往柳沙半岛和城南垃圾填埋场,探访臭味的来源和寻求解决办法。

  当时,记者在柳沙半岛一家诊所的门诊医师日志的一页上看到,2010年8月8日至9日的15名就诊者中,有10人患了上呼吸道疾病。该诊所护士滕女士介绍,她婆婆患有哮喘病,每次恶臭袭来,婆婆都要马上吃药,否则呼吸困难。她说:“我不敢说这些患者的病就是恶臭引发的,但是恶臭确实可以引发这些疾病。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大量出现,恶臭脱不了干系。

  不堪忍受臭味侵袭,更担心染病,半岛居民采取了拨打市长热线、网上发帖和递交书面材料等方式维权。

  居民的投诉及媒体报道,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南宁市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臭味。2010年11月,城南垃圾填埋场旁的医疗废物焚烧中心被关停,政府每月补贴10万元给该中心用于医疗废弃物外运处置。同年12月,城管部门紧急协调155万元修建填埋场B区道路,将生活垃圾从靠近风口且直面柳沙的A区转移到较远的B区填埋。实际上对于填埋作业来说,A区更方便,且还没有填满。2011年1月,城管部门又投入190万元,采购两台推土机进行垃圾摊铺作业,确保垃圾及时填埋覆盖。同时,聘请专业除臭环保公司,每月投入约10万元,通过生物除臭剂等方式,对全场进行除臭除蝇。为加强B区除臭效果,有关部门又投入120万元安装除臭雾墙、移动风炮、半固定式风炮等设备。此外,紧急采购2万平方米HDPE膜对B区填埋作业面进行全覆盖,还加大了污水抽排力度,防止污水蒸发产生臭气。近几年,填埋场每年都要采购近20万平方米HDPE膜。

  如今的柳沙半岛,已少有从垃圾填埋场传来的臭味。

  

2006年封场的城南垃圾填埋场一期,如今已变成大片草地。

   对策

  分类回收、科学利用是唯一出路

  城南垃圾填埋场的一二期工程,占地共约1500亩,在建设用地紧缺的当下,在距离市区较近的地方再找下一个1500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科学利用处理,基本上是唯一的出路。”黄场长说,每天送到填埋场里的垃圾五花八门,“什么东西都有”。含水量高、极易腐化产生异味的厨余垃圾,约占每天填埋量的30%。如果把这部分垃圾分类处理,全部送到餐厨垃圾处理厂,填埋场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异味也会明显减少。同时,经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的垃圾,还可用于堆肥、提纯制作天然气、制作生物柴油等,进行循环利用。

  除了厨余垃圾,生活垃圾中的饮料瓶、废纸等可以回收利用,但因目前市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这部分隐藏的“资源”除一部分被拾荒者拣拾回收外,其余全部被压缩填埋到了填埋场里。

  垃圾焚烧发电是不少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主要途径。据了解,去除厨余垃圾后的垃圾,基本上全部能用于焚烧发电。焚烧后的炉渣,可制成地砖等建筑材料。最终需要填埋处理的焚烧灰,一般还不到原有垃圾量的5%。

   [ 相关链接 ]

  南宁城南垃圾填埋场的“前世今生

  南宁城南垃圾填埋场位于五象岭山冲地带。填埋场一期工程1995年投资1900万元建设,占地398.8亩,设计总库容260万立方米,填埋容量235万吨,设计日处理能力600吨。一期工程1995年8月投入使用,2006年底因填满而封场。封场工程包括封场覆盖层、排水沟、绿化等总面积11.6万平方米。目前从外部看,一期工程已是一片草地。

  2003年,填埋场扩建工程开工,投资2.016亿元,占地1048亩,填埋库容量106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21年(2005~2025年),设计日处理量1200吨。扩建工程2006年12月投入试运行,目前实际日处理量近2800吨,最高达3600吨。

  2013年5月起,填埋场抽取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进行燃烧发电。截至去年底,已燃烧约1538万立方米沼气,减排二氧化碳近14万吨,发电2406万千瓦时。

   [ 相关链接 ]

  本报对柳沙半岛恶臭曾进行持续报道

  1.《柳沙半岛呼唤“自由的呼吸”》:从2010年四五月份开始,南宁市柳沙半岛的一些居民就受一种腐臭的侵袭。居民小叶采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臭气来袭的时间表。南国早报记者经过探访,发现邕江对面的山坳里漂浮着烟雾团,烟雾还笼罩了邕江,并飘过江来,令柳沙半岛都笼罩在臭味之中。这些臭味源自于城南垃圾填埋场。(2010年6月9日报道)

  2.《恶臭再次袭来 居民盼望终结》:2010年7月中旬开始,柳沙半岛每天晚上再次被恶臭和烟雾所笼罩。不少居民寝食难安,频繁患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和鼻炎等疾病,他们认为疾病与恶臭有关系。记者采访获悉,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治理恶臭。(本报2010年8月16日报道)

  3.《半岛居民“呼吸”还不自由》:2010年11月16日下午,使用8年的南宁市医疗垃圾焚烧中心被关停,柳沙半岛居民以为可以“自由呼吸”了,无不欢欣雀跃。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几个晚上,半岛依然笼罩在酸臭味之中。(2010年11月23日报道)

  4.《柳沙半岛受恶臭骚扰》:2010年四五月份开始,南宁市柳沙半岛居民常被恶臭侵袭,有关部门称,臭气是由城南垃圾填埋场的酸臭味、南宁市兆洁特种垃圾处理有限公司焚烧医疗垃圾的焦糊味和垃圾猪场的臭味混合而成。当年,南宁市城市管理局责令相关部门对垃圾填埋场和医疗垃圾处理企业进行改进。同年晚些时候,新的医疗垃圾处理企业落户横县,兆洁公司关停;在良庆区政府组织下,多部门联合行动,垃圾猪场被强制拆除。时隔两年,柳沙半岛的臭味并没有完全消除。从2012年6月初开始,南国早报又陆续接到柳沙半岛居民的反映:“没有风或者刮南风时,这里晚上又开始臭了。”(2012年7月8日报道)

编辑:蒋卫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
南宁230多名市政工人出动排涝 紧急处置各路段积水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黎兆齐)昨日,南宁新闻网
暴雨来袭南宁市区多地积水多车抛锚 雨天需减速慢行
  清厢快速路北大桥下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