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念好“四字诀”求精求准识真贫
天峨念好“四字诀”求精求准识真贫
本网天峨讯(苏昌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基础工作,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为确保扶贫对象识真、识准,天峨县用心念好“四字诀”,求精求准识真贫,为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垫实基础。
搭建平台,力求政策宣传“广”
为了让精准扶贫政策广传千家万户,该县多形式搭建宣传平台,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政策。
形式新。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编写精准扶贫政策信息发送到农户手机中,将《扶贫对象识别“十不准”》张贴在乡、村公示栏等醒目位置,制作电视专题节目定时播放宣传等形式,做到了政策人人知晓。
范围广。全县94个工作组、1200多名县、乡、村干部,深入1.7万户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详细宣讲,并如实填写家庭财产登记,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不漏村、不漏户、全覆盖。
措施实。按照县四家领导班子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每个县直单位承包一个行政村、每个乡镇领导干部承包一个片、每2名干部承包一个屯的“四个一”要求,做到每个村都有工作队进行宣传,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对接讲解扶贫相关政策。
精准定位,力求对象识别“准”
为把扶贫对象识真、识准,该县统一编印了《精准扶贫对象调查表》及政策宣传手册,严格按照“四定”准则,进行精准识别。
定标准。为了找准真正的贫困对象,该县明确了识别标准“红线”:一是专门制定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十不准”;二是扶贫对象年人均收入必须在2736元以下。让在扶贫对象识别中,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定程序。在初次摸清底数报乡镇审核后,要求乡镇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回头看”,然后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村公告”的七个步骤进行再识别,通过“三上三下”的识别过程,切实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度,为下一步实施制订帮扶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定要求。一是要求在入户识别之前,先对乡村干部进行精准识别的业务培训,提高识别精准度;二是要求乡镇按照“七个步骤”、乡村组“三级联审”的要求,认真把好对象识别关;三是在名单公示时一并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投诉,对触碰 “红线”的包屯干部严肃处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四是保存好每个步骤的图片、影像资料依据,确保不错识、不乱识、不漏识。
定对象。把2014年底全县17599户52797人作为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重点,经入户调查,对其中已经脱贫的农户排除出去,把在此范围外已返贫的农户列入进来。
有序疏理,力求信息分类“细”
原则清。按照“不定数量、不攀数量、不制造事端”的原则,据实摸清贫困户底数。
分类细。为精准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意愿,专门设计《天峨县精准扶贫对象调查摸底统计表》,将贫困户致贫原因细化为因病、因残、因灾等23大类、42项,如因病致贫细化了白血病、肺结核等10个小项;把帮扶意愿细化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6大类、41项个小项,如产业帮扶细化了烟叶、蔬菜、油茶等15个小项,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打好基础。
把脉准。在疏理好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帮扶意愿等信息的基础上,做到因户施策、量身定制。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进行政府兜底保障,对贫困线以下有劳动能力的重点进行产业帮扶。不同对象、不同意愿的扶贫对象对应定位不同的产业;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产业的技能要求吸纳定位适合的贫困对象。县乡村三级相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做好扶什么,怎么扶的计划,对生产条件恶劣的贫困户动员异地搬迁或外出务工增收。按照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类建档立卡,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扶贫对号入座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严督实导,力求识别结果“真”
为了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该县层层落实责任,严督实导。
落实各级责任。一是签订责任状,采取县乡村三级干部层层签订《精准扶贫工作责任状》,明确各级责任。二是抽查督导,对该项工作进行随机抽查,以便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到位。三是责任倒查,如相关责任人工作不力,导致扶贫对象错识、漏识、乱识而引发事端的,将按照“谁认定、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进行追责。
开展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乡镇、村精准识别对象“七个步骤”进行专项督查,通过查看会议记录、档案台账、走访群众等形式进行全面核查。对程序把关不严,对象识别不准的乡镇、村,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和督查通报。除了立即整改到位外,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确保“扶真贫、真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