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石山区的脱贫之路

10.08.2015  12:12

大石山区的脱贫之路

  这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建设起来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万亩毛葡萄园,这片长在山梁上的两性花毛葡萄,明年就能结果。在扶贫攻坚与石漠化治理中,都安、罗城、大化等地,把大石山区的毛葡萄种植,作为了改善生态、带领石山区居民致富的重点产业。


  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施工队正在抢修一条村级的“断头路”,该村土地大部分属于山腰石缝地,自然环境极其恶劣,17个村民小组中有12个至今未通屯级公路。


  大石山区的施工格外艰难。施工队正在凤山县平乐乡谋爱村马路湾屯一处坡度在30度以上的山腰处,冒着跌落山崖的风险,搬运并安装供水管。


  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登金移民新区的库区移民黄炳辉,靠养蚕致富。他所在的移民新村的81户居民,均发展养蚕业,户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全部脱去了“贫困帽”。


  田东县布兵村局丰移民新型社区里,原本住在茅草房的山区群众,如今都搬进了稳固宽敞的楼房。


  家住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龙寒屯的村民蒙春荣,全家9口人目前住在一间近70年历史的砖瓦茅草房里。这间到处漏风漏雨的旧房,已列入今年的危房改造范围。


  凤山县平乐乡谋爱村,处在层层叠叠的石头之间。“地无三尺平”是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大石山区的典型特征。该地区土地低产,交通不便,异地搬迁的成本也较高,扶贫难度很大。

  短短5年的扶贫攻坚,广西的贫困人口,从1020万变成了现在的538万,成效不可谓不大。但这还不够,因为按照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规划,广西每年仍将要脱贫90万人以上。

  任务之重,道路之艰,时间之紧,不言而喻。

  为脱贫,广西在连续发力,做出系列动作:227个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全区扶贫小额信贷额度从以前最高1.5万元提升到10万元、全区“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县增加到50个、3000名优秀青年干部被派至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整村推进、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扶贫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落实到了村村户户。骨头再硬,也得啃下,任务再难,也得完成。

  生态移民、教育培训帮扶、金融支持……一条条举措在贫困山区铺开。

  桑蚕拉长产业链深加工、山羊及豚狸圈养、大面积种植适合在石山区生长的核桃及毛葡萄、食用菌栽培……一项项适合贫困山区的扶贫产业,正在陆续实施,并陆续见到成效。

    广西,正扎扎实实用自己的努力,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大石山区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