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玉林借“药都”优势把准扶贫脉搏

21.03.2016  15:45

玉林借“药都”优势把准扶贫脉搏

指导村民使用套种技术

面谈剖析“穷根”

  去年10月,广西吹响了精准扶贫攻坚号角,玉林市紧随自治区要求,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培训、金融和社会五大扶贫攻坚工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战。

  其中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如何因地制宜找准产业,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福绵上地村“造血式”扶贫的做法也许能给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探穷因

  福绵区福绵镇上地村地处福绵镇西北部,有村民2393人。上地村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村里没有集体收入,也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以耕作农田为生,经济来源主要靠青壮年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有些村民还住在老旧房子中,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极个别村民居住的砖瓦房就显得特别扎眼。如今仍是福绵镇人均收入较低的贫困村之一。

  一直以来,上地村的村民和其他贫困地区的村民们一样,都是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日子就稍好一些。“村民没有技术,村里没有产业,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留在家里种田,想要腰包鼓起来,很难!”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几年前,由于生活贫困,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孩子上大学或者有一个家庭成员得一场大病,那生活过得就更艰难了。

  甩掉头上的“穷帽”,成为上地村村民的共同呼声。

  先“输血”

  玉林市各级政府部门对该村进行了多项政策倾斜,比如村道修建、学校设施配备等,而为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的扶持,该村已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对象识别登记和信息录入工作,贫困农户信息档案系统已经建立。与此同时,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单位纷纷“解囊相助”,对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贫寒学子进行慰问和资助。路通了,孩子读书的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但大伙心里还是不太踏实。因为,靠天吃饭,没有资源,发展步伐缓慢。

  产业扶贫才是长远脱贫之计——上地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唐晓云,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进行各种尝试,引导村民改变旧有的种植模式,推动村民种植香葱、番石榴等经济作物,不少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这类种植仍然是小打小闹,并不成规模,受市场制约比较明显。而且村里很多土地因为大多青壮年外出务工而荒废,如何把这些“沉睡的资产”活起来,把资源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仍是一道难题。

  谋“造血”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种植产业,打破上地村的发展瓶颈?玉林不是“南方药都”么,全市都在围绕着这个做好“药经济”,也许上地村也能借势发展。

  通过多方联系,上地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联系上了玉林市小个专中药材市场党支部,表明意向,希望能通过中药材市场这个枢纽,借“药都”优势,给上地村脱贫“开处方”。玉林市小个专中药材市场党支部获悉情况后,立即组织党员们来到上地村,开展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会,与上地村村委干部、第一书记、村民代表仔细面谈,摸清村里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的原因等,精准“把脉”、准确开方,找出贫困的根源,对症下药,给他们出脱贫的点子。

  通过入户走访,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基本掌握了上地村的发展项目、人文环境等村情民意。结合村里建设的需求,把上地村作为玉林小个专中药材市场党支部的扶贫驻点,商定中药材种植帮扶项目。

  中药材市场党支部书记吴志英了解到村里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发展种养,但群众又担心销路时,她建议上地村“两委”解放思想,发动群众以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多加强各方面沟通合作,同时县、镇、村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帮助,打开销路。同时也表示,玉林市中药材市场党支部将会依托“南方药都”中药港这块金字招牌,大力支持上地村的中药材种植,借助玉林市中药材行业商会的商业信息和道路,消除村民们对种出来的药材如何销售的顾虑。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落地?就是要一铲子挖准“贫”根,靶向治疗。考虑到当前上地村一些村民虽然把土地流转集中了起来,但这些种植户种植的作物大多是一些如果树、牛大力等需要2-3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作物,相当于在2至3年内,这些种植的土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对很多村民而言,是比较难受的一点,为此,中药材党支部的同志们又到种植土地里去,通过实地查看,抽取土地样本,对种植户进行了指导,根据果树、牛大力这些植株的特点,引导种植户套种金钱草这类一年两收周期短的中药材,通过套种在短期内获取收益,缓解种植户的经济压力。

  玉林市中药材市场党支部将上地村作为支部的扶贫点后,立即召开玉林中药材行业商会的常务会议,明确搭建扶贫项目开发平台,采取产业化扶贫模式,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尤其是中药材种植,发动玉林中药材行业商会的药商成员们,向农户进行原料保护价订单收购,并负责加工和销售,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