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脱贫有门路 致富有人带

27.07.2016  17:11

脱贫有门路 致富有人带

——我区“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效果观察

  7月13日,钦州市板城镇六虾村一养殖小区的饲养员在给牛投料。据了解,当地政府借鉴“十百千工程”的做法,扶持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在钦北区贫困村陆续建设了10-15个养殖示范小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十百千工程”财政投入和项目受益情况 制表/岑泓蓉 

  “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十百千工程”),是我区“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和实施的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其做法是:在全区范围内建设十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基地或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力争辐射带动的贫困村农户数增加1倍以上,农户增收1倍以上;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力争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倍以上。“十百千工程”切实提升了我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全区扶贫产业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A 受益农户20多万

  融安是青蒿资源的重要产区,这里有适合青蒿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该县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青蒿种植扶贫产业,将扶贫产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取得了保护生态、贫困户增收的良好效益。

  2013年,青蒿种植被列入“十百千工程”项目,为融安青蒿产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公司免费向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免除蒿农检测费用,免费对蒿农进行培训,并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模式运作,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原料合同,保证农民种植收入。在公司的带动下,去年融安青蒿种植实现年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1430元。

  融安青蒿产业是“十百千工程”项目的一个成功缩影。据介绍,从2011年实施至2015年,“十百千工程”项目先后覆盖5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亿多元。截至今年二季度,项目已完成种植约37万亩,低产改造约24万亩,家禽养殖17.7万羽,家畜养殖26.4万只,淡水养殖4200箱(1箱产鱼约2000公斤);项目覆盖2314个村,扶持农户23.84万户,其中贫困村1515个、贫困农户15.66万户。

  自治区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实施“十百千工程”项目的县(市、区),都建设了1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种养基地,覆盖了相当数量的贫困村、贫困户,许多“十百千工程”项目所扶持的产业成了该区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贫困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大多数参与项目农户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   创出发展新方式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十百千工程”扶贫资金通常采取“以奖代补”模式,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证明→村委核实→乡镇审定上报→县扶贫办审批→农户实施项目→村、乡镇、县三级验收→验收结果公示→办理补助资金拨付手续→信用社将补助款项拨入农户账户”程序进行。

  自治区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以奖代补”产业扶贫模式确保了产业项目落到实处、产生效益,避免了过去“领了种苗不当回事”的现象发生;确保了产业扶贫资金运转安全,解决了种苗质量和运输、交接的一系列问题。在种苗采购前,县扶贫部门给农户提供多家质量合格的种苗公司和供应商的相关信息,让农户挑选,自己谈价,自行采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保证种苗质量。同时,种苗运输交接等由农户与供应商自行商定,既提高了群众的参与能力,又解决了由扶贫部门承办时出现的购苗、接苗、死苗、坏苗由谁承担的一系列问题,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2013年的产业扶贫项目中,三江乡长乐村发展水果种植492亩,106户贫困户参与,经县、乡、村三级验收后,发放扶持资金29万元,户均获得扶持资金2700多元。

  据介绍,除了“以奖代补”外,“十百千工程”还有许多创新举措。如,项目采取竞争方式确定,由各项目县根据竞选指南申报项目,并采取材料和陈述分别评审打分的方式按高分到低分顺序确定年度项目和新增项目。自治区扶贫办制定出台《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提出“对项目区内参与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愿意并承担帮扶责任的一般农户,可视帮扶及示范带动情况适当给予支持,但每户支持的额度不得超过当地扶贫对象扶持额度的60%,项目县扶贫部门要与获得扶持的示范户签订扶贫协议,明确具体的扶贫责任”,从政策上确保了“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模式落地实施。

  在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规模化、专业化和示范效应,突出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各项目县按照“十百千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能人+贫困农户”模式等实现方式,带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的培育和发展,增强了项目区贫困农户自主发展的能力,加强了市场对接,积累了产业扶贫的新经验。

  C 示范效应显威力

  日前,记者从桂林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市为提升本地扶贫产业水平,参考“十百千工程”的操作流程,开展了“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化示范项目”竞选,每个县一个项目,每个项目一次性扶持80万左右,很好地促进了该市扶贫产业示范的集群发展。

  “事实上,‘十百千工程’深刻影响了我区各地对扶贫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自治区扶贫办负责人对记者说,全区许多市、县纷纷效仿“十百千工程”集中力量投入的模式,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建立市、县级的连片开发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村、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开发。

  该负责人表示,“十百千工程”对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也有很突出的作用。由于个体差异和各个项目管理模式不一,虽然不是每个“十百千工程”项目农户都在项目发展中大幅受益,但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先进的种植管护方法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影响了周边乡镇的农户,在没有项目补贴的情况下,相关产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了。

  在马山县实施的“十百千工程”百香果项目,虽然只完成了不到2000亩的种植,但却让周边农户和企业认识到百香果的发展价值,仅项目周边的9个村就发展百香果1.3万亩。这些产业项目的发展,为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到了新的收入渠道,并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

  根据有关部门对所有“十百千工程”项目分析,90%以上的项目能使项目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30%左右的项目达到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基本达到“‘十二五’期末,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的设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