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年华 做最有意义的事

20.10.2017  18:15

他从城里来,是脱贫致富引路人;他从机关来,是高瞻远瞩的引领者;他从党员中来,是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人民公仆。莫彧,是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15年10月,组织安排他到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仁合村担任第一书记。此时此刻仅是他进入自治区农机局刚满一年,作为90后的他刚刚25岁,就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乐意接受、毫无怨言、主动承担、勇于担当。据2016年针对全国第一书记调查发现,2016年时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仅为26岁,莫彧在2015年担任第一书记时才25岁,他在2015年就已是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他在最美的年华,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做着最有意义的事。此前莫彧没有到过仁合,更不了解仁合的贫困现状。在他到任的一年时间里,仁合村屯级路修起来了,集体经济搞起来了,产业扶持发展起来了,群众思想观念改变了……到目前为止,仁合村共199户贫困户,其中182户贫困户已经分两批进行脱贫公示,率先完成了仁合村在2016年底脱贫任务。

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仁合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从南宁到仁合村要换乘3种交通工具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普通人不愿进村,村里人更不愿出来,村里人思想、生活、习惯都已固化,要想扶贫脱贫无疑比登天还难。他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经常走村串户,下到田间地头,进出贫困户家,村干部是他的兄弟,农民是他的朋友,真正与村干村民打成一片。他知道要想使仁合村脱贫,不让每一个人掉队,他必须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改造。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用理论武装头脑,用思想指导实践。在空闲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扶贫重大决策部署,学习掌握新时期国家有关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参加学习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扶贫业务水平,刻苦钻研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练就脱贫攻坚“硬功夫”,成为扶贫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还积极组织本村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扶贫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他们扶贫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他既集中给农民上课,又挨家挨户给每户贫困户宣传国家有关扶贫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思想上对贫困户进行升级改造。

他经常入户与贫困户商讨脱贫致富之法,入户时一个人、一辆摩托车,成了他的标配,哪个屯有多少贫困户,贫困户家里情况是怎样,他比谁都更清楚。在入户时道路本来就烂,是泥巴路,特别一到下雨天,连摩托车都走不了,从贫困户家中出来常常需要半夜徒步1个多小时才能到村部。走村串户时,摔过好几次,有一次特别严重,几天不能下地,但他既不报工伤、也不请假,始终坚守在扶贫第一线。遇到这种情况,别人恨不得刚好找个理由顺水推舟直接回来。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不轻易退缩。在岗一分钟,坚持60秒。

仁合村前不着市、后不着店,村里生活异常艰苦和清贫,刚开始到村时没水没电没床,水电全靠自己接,床还是去学校借来的。不说能按时吃饭,连吃上热乎乎的饭都是奢侈,更洗不了热水澡。经常工作到凌晨,坐着都能打瞌睡。县里镇上有事情,连夜开车赶过去。白+黑、5+2已是家常便饭,用忘我的工作拓宽生命的广度,用真情感化着群众,为的就是能让199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做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2015年10月只身一人来到仁合村时,仁合村没路没产业没文化设施,就像数字0,他来到仁合村后慢慢给其丰富,使数字越变越大,接近满分。

他积极跑项目,向上级反应当地实情,争取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连接县和村的路已经在施工,大部分施工已完成,多条屯级路也正在修建,实现了20户以上95%以上通了屯级道路。

在他的努力下给村里争取到了县财政局扶贫资金100万。创建了都安百旺六一土鸡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是本村第一个集体经济,实现了集体经济从“0”到“1”的突破。建起了停车场、成立了农家书屋、添置了乒乓球台和儿童游乐设施,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提高。积极争取后盾单位大力扶持,争取到后盾单位发放2批鸡苗8626羽,价值达17万多,慰问金4万,给学校孩子买了3000元学习用具,截至目前共争取到后盾单位达21万多。还给村里配备两台摩托车、一台笔记本电脑、两台打印机,大量的档案盒、笔、纸等一些日常办公用品。工作忙时,两台打印机轮流上阵、坏一台,换一台,坏了都自己修,现在他已成为打印机维修高手,我们都笑称他是无所不能、身兼多职的“多面手”,他自己调侃说自己下村后多了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有时,仅是为了一户脱贫大计都要日思夜想千方百计让其脱贫。有次为一贫困户不得搬迁耿耿于怀夜不能寐,多次向上级反应贫困户情况,多次主动跑到县里、镇上对接沟通,了解最新搬迁政策和要求,为该贫困户申请易地搬迁,最后在他不懈努力下终于帮助该贫困户完成了搬迁心愿。事后贫困户来道谢,莫书记满怀深情地说“我们不能留您一人守一片山,不能让任何一户贫困户脱贫掉队啊

10月份县里组织乡镇交叉督查,他为了迎接督查做好迎检准备,他更是与镇上干部、村委同吃同住、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与全体干部奋战了几个不眠之夜。此次督查分数最高,排名第一,成为其他乡镇、贫困村学习的榜样。

舍小家,为大家——做为民服务的好公仆

今年6月份刚结婚,他和老婆结完婚第二天就下村,一刻都未停留,心里始终放不下仁合村的群众。老婆在厦门,分居两地,都是老婆请假来看他,而他婚假没有休,探亲假没有休,时时刻刻冲锋在最前线。老婆也很理解,多次鼓励你们工作要紧,你不能来看我我理解,那我过去看你就行,不能耽误你的工作了。

家里有事周末回家两天,还来不及在家吃上父母做的热乎乎、香喷喷的饭,一接到所驻村紧急工作电话通知,马不停蹄赶回村里,而且这次是他父亲亲自开着自己的车送自己的孩子风尘仆仆赶往几百公里外的山村,而他这一年来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好好陪自己的父母!父母也非常大度,只让孩子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贫困村人民的重托。他父亲是老一辈农机人,老一辈农机人的精神和传统在新时代农机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国家利益过于一切,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农机人的精神。

这就是他,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中普通一员,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用行动去证明,他要用自己最美的年华书写出扶贫最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