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邮领域里实现梦想

21.11.2016  19:34
    加入邮协、组织邮展、编组邮集……对南宁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罗慧娟而言,她更喜欢参与到集邮的宣传与推广,面对即将在南宁举行的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她希望更多的市民能通过了解亚邮展关注我市的集邮活动。

   加入邮协开启新目标

  “这就是我们邮迷之家,欢迎来做客。”见到邮迷罗慧娟的时候,她正在南宁市集邮协会的办公室整理资料。

  在1991年以前,罗慧娟对集邮的兴趣仅仅是喜欢邮票上花花绿绿的图案,而这种从感官上对邮票的认识,也决定了她当时的集邮途径只是盯着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或是在新邮发行时买平信邮资的邮票。“我给亲朋好友写信时总不忘加一句:把邮票剪下来连同回信寄回。新邮发行时,2元的小型张我是坚决不买的……”说到自己的“抠门”,罗慧娟笑了起来。

  这个“抠门”的举动,在罗慧娟加入集邮协会后有了明显改变。1991年12月,她成为邕宁县集邮协会的一员,在参加各类活动中逐渐改变了对集邮的理解,从中领略到了邮票的文化内涵。“加入邮协以后,我才真正明白集邮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是提高文化修养与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罗慧娟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慧娟从一名懵懂的邮票收集者变成了真正的集邮爱好者。“当自己产生了编组邮集参加邮展的念头时,我知道自己真的爱上了集邮。”罗慧娟坦言,她的邮票集藏有了新的飞跃,不再一味求新求全,而是从邮票本身的内涵入手,在集邮的领域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

   热爱集邮专注编组邮集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罗慧娟从邕宁县邮电局话务员的岗位调到集邮门市部负责邮品销售。她有更多机会与邕宁本地的集邮爱好者接触,发动他们加入集邮协会。“当时,南宁市集邮协会经常办邮展,向各县区邮协征集好作品。因为好几次我们邮协选送的作品落选,所以我坚定了自己做邮集的想法”。

  为了收集更多的邮票编组邮集,罗慧娟除了通过邮刊订购邮品,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外地购买邮票。“记得一次到重庆参加中国邮展,4天的时间我全部‘泡’在邮展现场选购邮票。”回想起来,罗慧娟深有感触。

  当邮票收集上了一定的数量,罗慧娟便开始着手编组邮集。她编组的第一个邮集主题为《》,与笔有关的邮票是她主要关注的目标。在邮集中一枚《我们爱科学》的小型张,就因为图案是一个姑娘拿着笔在思考,让她一咬牙花了几千元买下。“当时我的工资只有几百元,为了编组邮集,我豁出去了。

  定主题,写前言,编目录,做邮集……

  罗慧娟第一次编组邮集《》就做了5框,一共80个贴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邮集不仅入选了南宁市邮协的邮展,还获奖了。

   将推广集邮视为己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集邮活动,爱上集邮,罗慧娟不惜发动一切力量推广集邮,而邮集《》的得奖,也让她对此充满信心。借助自己集邮协会会员和集邮门市部营业员的双重身份,她更好地服务集邮爱好者,不仅请来南宁集邮协会的集邮专家给邕宁的集邮爱者开办集邮讲座,普及编组邮集的知识,还努力筹办邕宁集邮协会的邮展,受到了本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为了在邕宁举办集邮展览,罗慧娟和当地的集邮爱好者组织展品和布置现场都是亲力亲为。“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都努力克服。没有玻璃展框,邮集就放到塑料展袋里,框架还是大家用木条一根根钉起来的……”罗慧娟回忆道。

  邮展大获成功,让罗慧娟更加坚定了为集邮爱好者服务的决心。1998年,她退休后成为南宁市集邮协会的一员,她参与过邮票调剂活动,给集邮协会会员上过课,也去过大学校园给大学生讲授集邮知识。

  罗慧娟说,南宁市集邮协会很重视青少年集邮活动的开展,目前在我市已经有大学开设了集邮的选修课,定期邀请他们去给大学生上课。但是集邮协会则很少有机会到中学、小学去推广集邮活动。

  “集邮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兴趣爱好,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小学生面对面讲讲邮票知识,聊聊集邮爱好。”虽然已将近七旬,但她表示会继续宣传集邮,推广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