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潮语互通萌给力等在港流行

23.11.2014  12:42
【核心提示】 八桂网 资讯 11月23日消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下,两岸三地的潮语逐渐互通,“草泥马”、“机车”等内地及台湾潮语,港人耳熟能详;香港本土潮语“山寨”、“港女”亦攻陷对岸。               八桂网 资讯 11月23日消息,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下,两岸三地的潮语逐渐互通,“草泥马”、“机车”等内地及台湾潮语,港人耳熟能详;香港本土潮语“山寨”、“港女”亦攻陷对岸。

  “给力”使用率急升

  报道说,内地潮语方面,“给力”在香港的发展较平稳。原本在香港零曝光的“给力”,2010年登上以严肃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大字标题,触发两地热议,同年在香港本地报刊突然曝光980次。

  2011年是“给力”发展的高峰期,获不少政商名人、艺人引用,前特首曾荫权亦于全国人大会议上以“给力”寄语香港发展,令“给力”曝光率急升逾3倍至4000多次,至今每年仍保持曝光过千次。

  同为港人熟悉的潮语“剩女”,早年常用来统称达适婚年龄仍迟迟未婚的女性,是内地最红潮语。自2006年起吸引香港媒体报道,后来不少团体陆续探讨香港的“剩女”现象,前年更有以“剩女”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出现,成为热爆话题,曝光率急增至6400多次。随着话题性渐退,至今年10月其出现次数已回落至1000多次。

  “”在港发展较突出

  报道称,“”在港发展较突出。源自日语的“”,本指御宅族极度迷恋动漫电玩的美少女角色,渐演变为形容女孩可爱,并成为潮语。

  最初香港大多是电玩的报道引用“”,每年其曝光率皆平稳增长。后来“”传入内地,网民创造新的潮语“卖萌”去形容人装可爱,亦成功打入香港,本地的娱乐、体育等报道经常引用“卖萌”,截至今年10月曝光率较2013年升近1倍,共出现3800多次。

  另外“”、“脑残”,前者看似皱眉张口在苦恼叹气的公仔,多出现在香港娱乐、副刊等软性报道;后者则多被体育报道用来专称意大利足球员巴洛迪利,或有零星政评引用“脑残”批评官员处事方法。这两个潮语在港的曝光率飘忽不定,今年出现次数更分别骤跌至800多次及1200多次。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高级讲师欧阳伟豪说,“”已失去新鲜感和趣味,且意思模糊,在香港口语和文字上的应用皆令人难以捉摸,“今年它的曝光率明显骤跌,似乎正出现没落的迹象。”相反“”的定位明显,可组成各款潮语,例如“卖萌”、“萌爆”等,词类较多元化,故出现次数按年直线上升。

  香港 教育 学院中国语言学系副系主任谢家浩认为,互联网发达,两岸三地潮语互通已成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