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板坡泥水路华丽变成景观路 四大产业助村民致富

28.01.2015  15:20

坛板坡老人在娱乐广场悠闲下棋健身

漂亮整洁的坛板坡

  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一块新村建设时挖出的巨石立在村口,村子里的人相信,这就是祖辈流传下来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大金牛”。“大金牛”“”望之处是依山而种的大片火龙果、柑橘,以及一个个果蔬大棚,这一大片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也势必会成为拉动坛板坡再上新台阶的“大金牛”。

  泥水路华丽变身成景观路

  1月20日,太阳暖暖地照在坛板坡的中心广场上,几名妇女带着孩子在广场上晒太阳聊天,几位老人则在不远处下象棋。两年前,坛板坡还是那马镇最穷的村屯,村民们根本不敢相信能在短短两年内走上似景观道的村道,更不敢相信村子里能有新的戏台、灯光球场和巨大的电子显示屏。

  黄月娇是外村嫁到坛良村坛板坡的媳妇,在坛良小学工作了24年的她,每天都从村口走到学校。1990年,这条路是3米宽的泥路,晴天烟尘滚滚,雨天泥浆满地。到了2002年左右,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但路面仍只有4米宽。虽是村子里的路,但路两边却荒得很,晚上黑漆漆的,独自一个人走会有些害怕。

  2013年,坛板坡率先启动了“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村”建设,一切都在快速地发生变化。

  如今,当初的泥水路、荒地路华丽转身成了今天的景观路。村口建起了生态停车场,7米宽的村道在村口就设置了防护桩,禁止车辆驶入村子“核心区”,让整个村子显得宁静而有韵味。道路的两边早已不是昔日的小瓦屋,取而代之的是经过风貌改造后整齐、淡雅的农家院落,以及开得正艳的朱槿花和挺拔的绿树。老榕树下,原本的黄泥土铺上了鹅卵石,建起了供大家休闲的感恩亭。走在坛板坡,仿佛走进了高档的别墅区。

良庆区坛板坡现代农业园瓜果蔬菜丰收 

  四大产业拉着村民向前奔

  上午11时许,村民黄春美和潘群英拿着手套,戴着帽子穿梭在百圣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她俩都是坛板坡的村民,在产业园里“工作”两个月了,每天上午8时到12时、下午2时到6时,工作8小时,可以拿到80至100元的日工资。

  “我们就是种南瓜、西红柿、草莓等。我在这里两个月了,天天有工做,不算累。”黄春美说,她家有11亩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园搞开发了,每年可以收到7000元租金,再加上农业产业园的工资,收入还算不错。

  潘群英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以前她和老伴两人在家种点西瓜、花生、玉米等农作物,“有时人家来收,两毛三毛就卖了,不得钱”。潘群英觉得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农业产业园打工的收入要稳定得多。

  据了解,以特色果蔬种植为主的百圣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给坛板坡的村民提供了40个农业工人岗位和50多个建筑工人岗位。该园从2014年7月份开始接待农业观光,目前已接待约5万人次。现在,基地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明年,该产业园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农业休闲区也将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致富。

  良庆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胜奕介绍说,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坛板坡周边引进了振企农业、桂洁、百圣美川和幸福集团四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火龙果、柑橘、大棚果蔬、铁皮石斛四大产业。廖胜奕说,四家农业龙头企业将如同四只“大金牛”,拉着坛板坡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让他们成为农村致富的新示范。

技术人员给坛板坡村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 

干完活的坛板坡村民说说笑笑从现代农业园“下班” 

  农家乐开张特色养殖开建

  据调查,坛板坡共有500人左右的劳动力,除了到农业园里务工,相关部门还提供就业培训,引导农业外出打工,或是在家开展特色养殖,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农家乐致富。

  杜香连是几年前嫁到坛板坡的“80后”媳妇。婚后不久,不甘平庸的她和丈夫一起办起了养猪场。夫妻俩拿出在外打工多年攒下的十几万元积蓄,养了100多头猪,一家人很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杜香连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现在,杜香连进行转产,卖掉了所有存栏的猪,学习养龟,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获得了10万元的转产基金,目前她正在家中建设养龟场。而良庆区也计划在坛板坡建设7000平方米龟鳖养殖标准化基地,引导村民开展特色养殖致富。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从外地来坛板坡观光团的考察团。随着坛板坡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发展农家乐的基础也越来越扎实。

  家住中心广场边上的黄杰汉也开始蠢蠢欲动,前两个月他买回一些沙土,把自己家的前院铺平整,计划着利用自己家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发展农家乐。记者留意到,村子里有一两家农家乐已悄然开张,大家都在努力地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记者  张艳华/文  赖有光/图)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