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专家: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21.05.2015  15:21

  新华网开罗5月21日电(记者郑一晗 姜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埃及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埃及专家纷纷表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应在推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同时,加强文化包容和合作。 在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处和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于19日主办的“一带一路”主题座谈会上,众多埃及专家学者就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化合作建言献策。

  埃及《华夫脱报》前副主编阿德尔·萨布里表示,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应加强传媒合作,通过共建媒体联盟或记者协会等方式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对接。“很多埃及人是通过第三方媒体认识中国,其中不乏曲解和误解,加强媒体通联与合作能促进报道的客观高效以及民众的相互了解。”

  随着中埃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埃及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埃及最有影响力的官方报纸《金字塔报》、《共和国报》多次推出“中国”主题特刊和专版,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一带一路”给予高度评价。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认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应重视书籍互译工作,让更多中国文学和不同领域的著作进入埃及观众视野。他强调,埃及读者尤其是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中国书籍的需求很大,但目前翻译成阿拉伯语的中国书籍数量有限,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阿典籍互译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从《老子》、《战国策》等经典古籍到《活着》、《红高粱》等现当代文学作品等一大批中国书籍被埃及翻译家翻译成阿拉伯语,受到埃及读者的欢迎,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埃及作品被翻译成中文。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教授纳赫德·阿卜杜拉·易卜拉欣说,中国应加强对优秀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推介力度,推动两国艺术家在文艺创作领域的沟通和合作。

  纳赫德介绍说,由她和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学生组建的翻译团队已将《单身男女》、《人在囧途》等多部中国电影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些作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颇受埃及年轻人欢迎。

  同时,《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中国优秀影视剧也先后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在埃及热映,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认可。

  《今日中国》杂志社阿文版副主编侯赛因·伊斯梅尔表示,中埃双方可通过举办专项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专题研讨会、文化博览会、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等,增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只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为深入推进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