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西乡塘区脱贫攻坚“网格管理 订单帮扶”出成效

22.06.2016  16:53

南宁:西乡塘区脱贫攻坚“网格管理 订单帮扶”出成效

  本网南宁讯     自自治区、南宁市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西乡塘区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产业脱贫”的思路,找准脱贫着力点,多措并举,以网格管理为抓手、订单帮扶为突破、“产业联盟”为脱贫模式,因地制宜量身定策,因户施策对症开方,真正实现责任到镇、到村、到组、到户、到人,以无缝连接和全覆盖来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格管理 落实责任

  西乡塘辖区有3个镇,12个贫困村,贫困户 2149 户共7105人,按照“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到2018年要实现2149户71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6年城区脱贫目标是坛洛镇三景村、同富村、那坛村;金陵镇刚德村、南岸村、邓圩村;双定镇秀山村等7个贫困村共2500人。

  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西乡塘区以网格管理为抓手,层层落实责任。一是制定了《西乡塘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三包”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在充分摸底的基础上,将12个贫困村划分为39个网格,城区每个处级领导负责1个网格;城区处级领导,挂点网格责任单位领导,“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后盾单位工作队员,各镇包村干部等具体分配到各村(屯)网格,到贫困户,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制度,“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城区机关干部及各镇包村干部等678名帮扶责任干部也分配到每个网格,按照“一帮三”的形式,保证每一个贫困户均有一名领导干部帮扶,确保将扶贫任务细化到镇、到村、到户、到人。同时强化督查落实,开展制度化、长效化的督导检查,确保帮扶责任落实到位。

  结对订单帮扶

  一是企业结对订单帮扶到村。发动12家民营企业与12个贫困村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方式签订帮扶协议。如坛洛镇商会在上正村、合志村建立香蕉生产基地,采取“统租返包”办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带动250多农户走上富裕之路;金陵镇商会在刚德村承包100亩土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集散基地,安置村里100多名劳动力就业、月平均工资达1500元以上;南宁富庶淀粉有限公司,直接把工厂设在乐勇村,吸收当地及周边村贫困务工固定岗位500多个,季节性岗位3000多个。企业共为贫困村帮扶项目13个,发展种植业8个,帮扶基础设施建设2个,帮助其他增收项目3个,共吸纳解决劳动力1600多人,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产业的引领和帮扶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教育帮扶到村。选派市区强校与12个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发挥城乡学校共同体的作用,大力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  目前,12个贫困村都已建成普惠性幼儿园,共有444名幼儿顺利入园学习,12个贫困村1217名贫困户学生,每个均落实有一名干部或教师联系帮扶。同时,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通过发放“雨露计划”补助、奖学金、助学金、资助金以及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2016年,在12个贫困村学校中计划投入2760万元用于新建维修教学楼、硬化美化校园、新建篮球场、学校食堂等项目,把12个贫困村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 

  三是领导、队员帮扶到户到人。为了把帮扶落到实处,全面细致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更好地为贫困户量身定策,因户施策,镇领导班子成员与贫困村“第一书记”结成对子,城区派驻第一书记、扶贫专干、工作人员与各村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帮扶人员,组建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12个贫困村的贫困户。678名帮扶责任干部也分配到每个网格,按照“一帮三”的形式开展帮扶。

  因地制宜帮扶

  首先找准致贫原因。通过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准贫困原因和发展瓶颈,谋划和制定帮扶脱贫计划。其次组织各贫困村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生产意向,各贫困村群众发展生产意向,补充完善了扶贫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因村施策、因贫施策的基本要求,开展产业扶贫摸底调查和项目开发,形成项目库,夯实产业扶贫工作基础。

  二是统筹资源,制定帮扶措施。以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为依据,分析贫困原因,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制定脱贫措施,按照“七大工程、六个一批”,采取因村因户分类施策的方法,分类制定了《西乡塘区精准脱贫摘帽实施方案》、《西乡塘区脱贫攻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和特色种养殖培育方案》、《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西乡塘区脱贫攻坚卫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17个配套实施方案,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实施一家一户对口帮扶措施。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上,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通过资助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实施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等11项措施,切实减轻贫困群众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在转移就业创业脱贫上。西乡塘区结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举办了2场大型企业招聘会,组织4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到东盟经济开发区企业参观,51家企业现场提供岗位1660 个。据统计,城区共组织贫困户参加农村转移劳动者技能培训624人次、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人次。

  产业联盟帮扶

  一是组建“产业联盟”模式,实现产业抱团。针对目前扶贫中农产品形不成规模、销售渠道不畅等共同问题,组建“产业联盟”模式,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贫困户小额信贷”、“示范带动”、“一条龙服务”等方式,打造“产业联盟”发展模式,在资金、组织、产业、技术、市场、销售等实行联盟,  为农户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实现产业抱团,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向“造血式”、“精准式”转变。同时在优势产业力争实现  “一村一品”,  打造2-3个优势产业,确保贫困户可持续发展。如金陵泰宁龟鳖养殖、三景扶贫产业基地、同富特色水果基地、金陵邓圩乐勇蔬菜基地、双定烟农柑橘示范基地等扶贫产业初见成效。

  二是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业。坚持以“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当前三景村千亩三红蜜柚基地建设、万丰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生态林下养鸡项目、富庶村铭和香蕉标准化基地建设、合志村桂洁香蕉标准园建设、南岸村养蛇项目、乐勇村烟农千亩柑桔基地、武陵村养猪项目、秀山村蔬菜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三是探索“互联网+”模式。以产业发展旅游,规模化种植花卉苗木、水果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场、乡村休闲度假基地等体验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微旅游”、“微扶贫”、公共微信平台等,带动土特产品的销售,形成“小资金”撬动“大产业”效果。目前三景村贫困户养殖的生态鸡已打入大英雄连锁饭店等餐饮企业,实现生态鸡月销售额在25万元以上;积极开辟旅游食品电子商务,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淘宝等进行旅游商品销售,通过电商扶贫,搭建百香果、柑橘等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如坛洛镇三景村的板栗、金陵镇邓圩村的香蕉等特色旅游食品,通过统一包装、网络宣传和电商销售等模式,让网店与实体店销售齐头并进,使特色旅游商品走出去。

  下一步,该城区将继续加大扶贫产业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六个一批”、“七大工程”,紧紧围绕泰宁龟鳖养殖扶贫、三景扶贫基地产业建设、同富柑桔产业、金陵邓圩乐勇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双定秀山武陵养殖等扶贫产业示范带动效应,全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