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

01.03.2017  15:03
  一边是由绿树红花组成的层层“梯田”,一侧是成片的美人蕉、朱槿等花田,穿流而过的河水中小鱼欢游,凉亭、水车和人造瀑布更添了几分生趣……虽然是工作日,但位于南宁市快环边的那考河湿地公园游人不少,还有专程乘车来此散步的孕妇。

  “真没想到,仅仅一年多时间,多年的臭水沟就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站在公园大桥上看着桥下清澈的河水,在河边居住了几十年的退休人员梁静感慨地说。一同前来游玩的朋友们正在旁边各种“凹造型”。

  那考河是南宁内河竹排江上游两大支流之一。以前,河道沿岸有40个污水直排口,水质多为劣五类,极大地影响了下游竹排江、南湖的水质,加上垃圾及施工弃土堆放挤占河道、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

  谈到内河整治难题,南宁市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彭奠安有着深切感受。“受限于资金和治理技术等因素,以往内河水环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推进、分项目招标,建设和管理也脱节。”他说,最后往往是投入大量财力仍无法有效改善水质,给人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

  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又恰逢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经仔细调研和精心准备,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经公开招投标,北京排水集团作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成立了项目公司。

  针对以往内河整治中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那考河PPP项目首先就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6公里多的河道,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项目建设方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希龙说。

  对于政府方而言,PPP模式更让他们从长期以来繁忙的融资投资和建设业务中解脱出来,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这个项目中,政府与社会投资方签订了10年协议,两年建设所需的十多亿资金全部由社会投资方承担,建成后初期8年的运营仍由社会投资方负责。政府需要做的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此前确定的水质、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标体系对项目定期监测考核,并按效果按季度付费。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从以前的‘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彭奠安说,减轻当期财政支付压力则是另一个现实的好处。

  在那考河项目所在地了解到,目前项目已经投入试运行,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通过截污管道进入新建的污水处理厂,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而河道两侧的梯田式、连片植物除打造出美丽的湿地景观外,更重要是对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重构人水和谐的生态“海绵体”。

  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崔希龙已经做好了迎接“第一次考试”的准备。“我们已经提前聘请专业机构对水质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完全达标。”他说。

  现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和PPP模式的“双料样本”,那考河的治理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正成为示范“样板”。彭奠安透露,下一步,在沙江河等其他内河治理中,南宁市也将推广那考河治理模式,确保今年年底在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的实现。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