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大力发展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

22.02.2016  15:36

原标题: 齐心奏响“甜蜜事业”进行曲 ——大新县大力发展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陆明翔 特约通讯员 黄德民

  2月15日,大新县桃城镇万礼村弄或屯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堆堆的蔗种堆在地头,一拨拨的农民正在忙碌着种植甘蔗,几台机耕机正在甘蔗“双高”示范基地里平整土地、开沟犁行,“轰隆隆”的机声和着农民们的欢声笑语,仿若一支“甜蜜事业”的进行曲正在欢悦地奏响。

  去年以来,为了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3.2万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大新县各级领导干部众志成城凝心聚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截至今年1月28日,全县共完成土地“小块并大块”整治2.3027万亩;准备蔗种4.24万吨,机耕备耕1.51万亩,已种植1300亩。

  农机闹春耕 政策暖民心

  初春时节,本是朔风送寒,村野寂寥时节,但是,在大新县,却是农机大显身手闹冬耕的繁忙季节。一台台农机在广阔的甘蔗“双高”基地里忙碌着,给人一种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用机耕机来犁地,甘蔗种植能实现高产。”谈起甘蔗种植机械化,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支书陈威通笑逐颜开。他告诉记者,去年,左安村冲六、那朝两屯2000亩“双高”基地里的甘蔗,亩产量由原来的7吨提高到8吨以上,按今年甘蔗原料入厂价每吨440块钱计算,2000亩甘蔗“双高”基地就能提高经济效益80多万元。为什么“双高”基地里的甘蔗能高产高效呢?陈支书介绍,一是便于管理,二是确保蓄足水分。以前开行只有60至70公分,按甘蔗“双高”种植的标准,开行是1.2米,行距宽,便于施肥、打药、培土。一犁两耙再开行,地犁得深,土耙得细,蔗种得深,土地蓄水量大,甘蔗长期能充分吸收水分和肥料,就能促使甘蔗根系发达,生长期长。一根根甘蔗长得既高又粗,产量自然就提高了。记者了解到,今年,左安村念钦、科度两个屯计划种植“双高”甘蔗3300亩,目前已经完成小块并大块和分地到户等各项前期工作。

  大新县农机局局长何志杰告诉记者,为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崇左市下达大新县4.5万亩的甘蔗“双高”种植任务,确保明年甘蔗生产获得大丰收,大新县采取超常规措施,仅组织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各类农机就达638台。

  为了减轻农民群众负担,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在自治区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大新县出台了两项补助扶持办法。一是出台《大新县2015年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机械深耕深松扶持实施方案》,决定由县财政和制糖企业共同出资576万元用于机耕补助,其中县财政补助80元∕亩、制糖企业补助100元∕亩,仅此一项,大新县财政就需投入256万元;二是出台《关于印发2015年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补助蔗种采购方案》,整合部门资金980万元,作为蔗种采购资金,加上群众自备和企业预付等各项资金,确保满足基地建设需要的蔗种。

  大新县还积极推进甘蔗“甜蜜贷”工作。截至2015年12月底,大新县共发放“甜蜜贷”2465万元,受益农户1302户,致使群众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种植甘蔗为老百姓酿造“甜蜜生活”

  走进大新县,随处都可以看到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掩映在一片片甘蔗的青纱帐里。问起家乡的变化,大新县的老百姓都几乎异口同声:“这是甘蔗酿造出来的‘甜蜜生活’!”

  2012年,记者曾经做过一次“你认为,目前农村群众能住上楼房,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的问卷调查。在100名接受答卷的人群中,认为来自种植甘蔗收入的有58.6%,认为源自外出打工收入的有39.2% ,其他收入的只有2.2%。

  “我们村能够脱贫致富,主要靠的是种植甘蔗。”雷平镇那岸村那农屯村民小组长农东黎对种植甘蔗带来的好处感触很深。那农屯是个只有16户70口人的小山村。2010年以前,那农屯的经济收入主要是玉米和木薯的种植,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2010年以后,那农屯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全村甘蔗种植达187亩。2014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500元。收入提高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贫困的帽子终于被甩掉了。农东黎指着自己漂亮的两间三层半楼房,自豪地说:“我这栋楼从起建到装修,累计起来差不多有30万元。前后用了3年时间。一年建框架,一年搞装修,一年买家具,费用无一不是甘蔗种植的收入。”

  大新县榄圩乡上吉村垌相屯村民蒙益光给记者算了一笔玉米和甘蔗种植的比对经济账:以一亩地为单位,玉米一年可以种两造,亩产量在350公斤至45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0.4元至0.45元之间。除去化肥和农药等,一亩玉米产纯收入在500元左右;而种植甘蔗,按一般管理水平,亩产量5吨至6吨,按每吨400元计算,扣去成本,每亩纯利润可在800元左右。如果实施“双高”,亩产量可达七八吨,那收入就更可观了。况且,种蔗除了原料蔗入厂价格相对稳定外,每年还有三到四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就近打工多赚一份收入。

  甘蔗种植已经给大新县广大农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双高”基地的建设更让蔗农的经济收益再上一个档次。于是,群众投入“双高”基地建设的热情高涨便变得理所当然。

  干部接地气 群众更有使不完的力气

  为了抓好甘蔗“双高”生产,完成崇左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016年“双高”基地建设任务。春节前后,大新县各级领导干部相继奔赴甘蔗“双高”种植第一线,进村入户为蔗农解决在甘蔗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脚印留地头,深情记心间。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大新县委书记赵丽前后深入到桃城镇万礼村弄或屯、雷平镇左安村念钦屯、榄圩乡康合村康那屯,检查指导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情况。一路上,赵丽反复与干部交心:“甘蔗产业是大新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大新县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大新县精准扶贫,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我们领导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扑下身子、提振精神,以‘三严三实’出现的崭新风貌,千方百计推动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以‘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检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今年春节前后,大新县县长黄巧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连轴转,跑遍了各乡镇的“双高”建设基地。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大新县春潮涌动,上下一心,完成“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号角声声,催人奋进。雷平镇书记镇亲自挂帅,派出工作组进村开始前期摸底,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怀义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并加强与制糖企业协调联系,优先安排甘蔗“双高”基地的村屯砍蔗入厂,为5000多亩“双高”基地建设如期开工赢得了时间。五山乡书记乡长分别到三合村的布吾、文化村的岜化、浓录以及盆山村的中坡屯,蹲点驻村一个多月,目前已经完成900亩“双高”基地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干部和群众的心是相通的。只要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的利益着想,为群众的幸福真心谋划,群众的心就会被深深地打动。春节前后,大新县近千名领导干部下乡驻村,指导并参加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建设,召开群众甘蔗“双高”种植动员会、座谈会,协调解决村民在甘蔗入厂、产业规划、资金短缺、农业技术等实际问题90个,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建设50多个,广大农民群众投入“双高”基地建设的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了。

  “农时二月下乡忙,村乡又见春意盎;帮农须怀赤子心,扶困更将精神彰。”这是大新县老百姓送给进村入户干部的一首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 编辑:邓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