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三管齐下,万名群众摘穷帽

24.09.2015  10:04

天等:三管齐下,万名群众摘穷帽

  天等县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用真心浇灌出一朵朵致富花,用真情共谱干群鱼水情。去年至今,该县新增脱贫2524户9649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结对帮扶

  结出干群一家亲

  为做好扶贫工作,该县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同时,区、市各挂点扶贫积极参与,形成区、市、县共参与扶贫局面。

  7月22日,自治区粮食局到向都镇那坡村调研,并向那坡村捐款1.5万元建立一个蓄水池,还为其解决网络设施设备问题。该局还在那坡村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并组织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食用菌、中草药种植技术、辣椒种植技术等,开阔村民视野,拓宽发展思路。

  今年以来,崇左市纪委监察局时常到进结镇爱乐村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给爱乐村困难户赠送价值猪苗。同时,市纪委还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组织市县两级纪检监察24名党员干部与爱乐村特困群众结成“亲戚”,通过赠送猪、鸡种苗、提供种养技术等行动,帮助特困群众实现家庭增收。

  在县一级,今年5月8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海光到东平镇东平社区开展“结一联五”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分别与农村贫困户、致富典型户、普通党员户、信访户、社区干部户等群众建立结对帮扶。

  穷在深山有远亲。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健全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结对帮扶”作用,鼓励干部“结穷亲,帮穷亲”,实现干部对贫困户“一对一”“一对五”的结对帮扶,通过结对帮扶,加深干群关系,结出真感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6324名干部职工与3.07万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54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54个“十三五”贫困村。

  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自从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我每年得到3万多元的收入,合作社真是我们致富的好帮手。”向都镇定明村三合生态专业合作社的村民李明松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争取和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并探索“农户+协会”模式、能人带动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其中,完成指天椒种植3500亩,投入资金320万元,覆盖5个村21个屯1398户贫困户;完成芋头种植3100亩,投入资金255万元,覆盖11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75万元,扶持5个村46个屯1250户贫困户饲养良种猪2500头。

  鼓励村民建立合作社。今年以来,把荷乡巴兰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三月李、珍珠李产业,种植三月李、珍珠李1000多亩,使巴兰村周边5个屯1500余名贫困地区群众受益。向都镇定明村三合屯村民则成立“三合生态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民发家致富。目前,合作社直接给定明村三合屯70多户村民带来收益。

  “我们充分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让懂技术的指导不懂技术的,让先富带后富,形成以一带十的局面。”该县扶贫办主任梁海明说。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在该县已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效应,推动该县产业扶贫工作深入发展。

  技术培训

  让“农民工”一技傍身

  该县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产业,拓宽脱贫致富渠道。立足有13万多人在外务工创业的实际,今年年初,以“春风行动”为平台,为群众提供“维权服务”“技术培训”等服务,为贫困村群众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期,培训人数1000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人数3508人。

  以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平台,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与沙钢、中信大锰等企业建立委托培训办学模式,共培训130人就业。根据用工需求,以订单式培训方式,组织外出务工人员统一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180多人。

  以“天等版桂林米粉”为平台,走连锁经营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米粉店1500多家,转移该县富余劳动力4000多人。

  同时,以“返乡创业园”“水库移民工贸创业园”为平台,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目前,已有300多人返乡创业,共带回创业资金7000多万元,兴办100多家工厂,吸纳安置当地3000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