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百年太平西街 骑楼换新颜(1/5)

16.07.2015  17:46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空调外挂机的框架也统一颜色,看起来和外墙颜色很协调。记者颜篁 摄
 

 

百年太平西街 骑楼换新颜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廖艳明  通讯员陈闽霞

灰白的外墙,木质的招牌,青灰的石板。人们逛街购物从骑楼下的人行道走过,再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柳州市太平西街,曾经破旧的骑楼,经过改造,如今旧貌换新颜。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柳州传统特色商业骑楼街。

曾经的繁华商埠

89岁的沈素珍,已经在这条街上生活了60多年,见证了老街的繁荣与沧桑。

太平街,旧时叫做车仔行,专门制造牛车和配件,属于当时太平圩的一部分。太平圩始于明代,因在古庙“太平社”附近而得名。每逢圩日农副产品等摊点成倍地增加,猪、牛宰杀的头数为闲日的两三倍,各种杂耍也在圩日出来登台献艺。

太平圩自清代起是广西最大的烟叶集散地和交易场所,烟叶远销广州、香港等地,还成批出口到美国、日本等。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统一编定市区街名时,太平圩就划分成了太平西、中、东街。

1952年,沈素珍的父母带着他们兄妹几个,从鹿寨江口来到这里讨生活。当时的太平西街大多是泥筑木搭的棚子,只有富商家庭,才能住上青砖房。当时陆路运输不发达,全靠南来北往的大小船只在现今江滨公园一带的码头卸货。靠近码头的太平西街,成为盛极一时的桂中商埠。

1966年至1975年,太平西街曾被称为前进路。1982年复名,沿用至今。沈素珍的儿子莫群邦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主要经营草药、五金,还有大量的粮油及各种小百货。

近年的破败拥堵

上世纪90年代末,路旁经营的棚子被拆除,卖五金的搬去了金地市场,卖草药的搬去了牛屎巷(大同巷谷埠市场一带),只剩下一些有门面的摊主。

慢慢地,太平西街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近年来,临街门面主要经营五金、日杂,还有渔具等,种类比较混杂。

沿街的骑楼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修缮,破败不堪。骑楼下的人行道被占用封死。房屋门口还搭起了各式各样的棚子。

街道旁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车辆随意停放,原本不宽敞的街道,依然十分拥堵。

“每天喇叭声都没停过。”居住在此的曾阿婆说,半条马路都变成了摊位,有车停在路边卸货,整条街就水泄不通,后面被堵的车子只好不停按喇叭,十分嘈杂。由于来往的人员复杂,街上比较混乱,常有不法分子趁机行窃。

现今的岭南骑楼

为了进一步保护历史城区和传统街区,去年开始,太平西街进行大规模改造。

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平西街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改造包括沿街的建筑、道路、排水、供配电等。整体上沿用原来的两层或三层骑楼样式,对老街进行修旧如旧。

原来老骑楼已被各式各样的瓷砖、水泥掩住了原貌。改造时,施工人员为其换上了仿古青灰色瓷砖。过道地面,也全部换成了青石板。对于房屋外墙和门窗,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用木构件、雕花进行装饰。

今年6月份,太平西街改造完成。如今,200多米的街道两旁,漂亮骑楼重现,成为了柳州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未来的特色街区

街道面貌将焕然一新。根据规划,太平西街将打造成为以经营柳州传统特色小商品为主,兼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休闲街。

为了提升其品质和购物环境,可能会委托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在老街上恢复一些原有的老字号,如药铺、凉茶铺、竹器铺、酒铺等,形成本土文化内涵丰富的商业形态。同时引进柳州特色餐饮、特产经营,将传统和现代商业进行融合,打造成为一条中高端商业街,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此观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