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失能老人有18万人 委员建议建立长期照料系统

16.02.2017  14:34

  老龄人群在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部分失能老人需要被人照顾。然而受条件限制,不少老人生活境况堪忧。如何让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过上安全、有品质、有人文关怀的晚年生活?在本届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呼吁加快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建立长期照料系统、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等,让老人的晚年更舒心。

   失能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

  衰老是谁也绕不过的一道坎,相比身体健康的老人,失能老人的处境更加堪忧。

  82岁的陈奶奶前几年中风,治疗后有所好转,但自理能力大不如前,平时走路需要拄着拐杖。2014年,老伴过世后,她只能到桂林跟女儿生活。但陈奶奶过得并不开心,她希望回到南宁生活。家里人拗不过她,只好让她独自回南宁生活。然而,毕竟年纪大了,腿脚又不灵便,陈奶奶的老年生活过得很艰难。

  在南宁,像陈奶奶这样处境的老人不少。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市60岁以上老人有116.5万人,其中有18万人左右处于失能和半失能状态。

   失能老人养老面临多重问题

  有委员认为,有条件的失能老人尽管可以入住养老院,但也要在养老院和医院两头跑,或者就是长期躺在医院;对于家庭贫困的失能老人,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无专业护理能力,大多数的失能特困老人实施分散供养,生活境况堪忧。因此,做好失能老人集中供养、护理服务显得尤为迫切。

  政协委员黄玉燕在提案中分析,目前南宁市对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主要面临4个难点:一是失能老人专业化养老机构供需失衡,一床难求;二是缺乏长期照料的经费保障;三是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缺乏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功能,居家养老仍是目前照顾失能老人的主要方式,独生子女家庭不堪重负;四是政府缺乏相应的老龄人口基础信息、社会化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医养融合的服务机构设施以及相应的配套保障政策。

   建立长期照料系统及护理保险制度

  黄玉燕建议,政府要尽早构建失能老人养老制度体系框架,为长期照料系统提供社会政策支撑。建议市政府将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系统建设列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中加大统筹力度;加强全市长期照料体系的整体规划;整合卫生、福利、社区等社会资源,集中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群体倾斜;统筹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增加家庭福利,强化家庭赡养制度,以政策和法律引导子女履行老年长期照护的责任。

  黄玉燕还提出,要建设政府托底型失能老人护理中心,为长期照料系统提供专业机构支撑。建立全市养老护理保险制度,为长期照料系统提供经费福利支撑。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将失能、半失能等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老人医疗费和护理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全市老年人口信息系统,为长期照料系统提供信息网络支撑。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