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本报特派记者王冲前往巴西里约采访报道本届奥运会,所见所闻所想与你分享--21天里约之行五宗最

29.08.2016  23:48

女排赛场,像个派对。 南国早报记者 王冲摄

韦永丽和早报特派记者王冲(右)合影

8月2~22日,本人有幸作为南国早报特派记者,前往巴西里约采访报道奥运会。这是我第三次现场报道奥运会。与北京、伦敦相比,里约奥运会争议更多,故事更多,我们的报道形式也更加多样,我的经历也更加丰富。现在截取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或者片段,聊作本人对这届奥运会采访的小结吧

1  最意外

去里约之前,我们对那里的印象是这样的:社会治安混乱,场馆建设缓慢,奥运村设施简陋……但是当我真正踏上里约的土地时,发现现实与传言总是存在着偏差。或者说,巴西人的性格,造就了一届有巴西特色的奥运会。

最让人意外的是,当地人的热情。南美土著、非洲、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三地的文化熔炉共同构成了巴西人特有的宽容特性,他们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来客。

有一次记者在马拉卡纳体育场采访结束后,想做BRT(快速公交)换乘火车回驻地。由于BRT的标识不明确,只能求助志愿者。事实上,巴西大部分人不会讲英语,即便是志愿者,也有过半人没法与你用英语交流,很多时候都是鸡同鸭讲,十分费力。可就是这些志愿者,他们好几个人,像完成一项接力赛一样,最终把我们带到了回驻地的车上。因为他们的热情,你很容易原谅他们。

2  最无奈

这届奥运会,来自广西队的选手有5人,分别是羽毛球队的唐渊渟、摔跤队的钟雪纯、田径队的韦永丽和水球队的马欢欢、牛冠男。按照实力分析来说,唐渊渟与于洋这对搭档排名女双世界第二,是最有希望争夺金牌的。可很不幸的是,唐渊渟到了里约之后发低烧,状态一直很差。

小组赛第三场输给韩国组合之后,唐渊渟没有在混合采访区停留,直接去了医务室。半决赛输了以后,她照例匆匆离开。离开时告诉我,“微信联系”。当时是里约当地时间下午1时,北京时间次日零时。我发完稿子给编辑后,走出赛场,看到了一瘸一拐的唐渊渟。此时距离她比赛结束已经两个小时了,她才做好理疗,孤零零地返回奥运村。事实上,羽毛球赛场与奥运村只隔着一条马路,但那天对于她来说,距离太漫长。

这届奥运会,唐渊渟确实不在状态。但此次失利,责任不完全在她。此前,她本来是和马晋搭档的,但是于洋的搭档王晓理退役后,唐渊渟又被要求和于洋配对。两个人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拼命抢奥运积分,最终打到世界排名第二。这8个月,对于唐渊渟来说,是疯狂的8个月,发烧、伤病、失眠,一直伴随着她。因她们在奥运前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最终在里约被对手成功反击。

3  最温情

本届奥运会,羽毛球赛场并不是一个受宠的地方,当地观众不多。最热闹的一场是男单半决赛,林丹VS李宗伟。这两位天王级的人物,迎来了他们职业生涯最后的对决。最终李宗伟赢得比赛。赛后两人交换球衣,将赛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这是本届奥运会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温馨时刻。在中国球迷的眼里,李宗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便赢了中国选手,也是让人高兴的。这说明,李宗伟一方面球打得好,另一方面性格也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低调、谦逊、永不放弃。

就像李宗伟说的,这就是天意吧。他最终在决赛中再次失利,输给了更加年轻有活力的谌龙。可是李宗伟以他的三枚奥运银牌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球迷。很多年后,人们可能忘记了奥运冠军是谁,但是在半决赛后与林丹交换球衣的一刻,将被人铭记。

4  最可惜

里约当地时间8月18日,对于广西的几位姑娘来说,是不走运的一天。这天,唐渊渟无缘铜牌,钟雪纯在铜牌争夺战中惜败,而参加女子4�100米接力的韦永丽,因为美国队单独“重赛”而被挤出了决赛赛场。

因为当时我在摔跤赛场,就一直与韦永丽微信联系。当最终结果出来之后,她是很憋屈的,在朋友圈里发了好长一段感言。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讲,美国的这次“重赛”是很霸道的,好像组委会跟美国是一家的。但事实上,从一个专业的角度看,美国人只是合理地运用了规则,更重要的是,田径赛事的组委会认可了这种申述。

而中国田径队虽然进行了申诉,但是申述的内容,目标不清,策略不够。当然,这次中美之间的角力,也是双方在国际田联的话语权的一次争夺。毫无疑问,我们还差很多。

有时候,运动员是很委屈的。他们即便做到了最后,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就像女子4�100米接力。

当然,让人聊以安慰的是,在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是中国接力队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5  最感动

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前半段是表现失常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如果没有中国女排逆境之中爆发,可以判定中国代表团是鲜有亮点的。但是,我们太幸运了,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又一次王者归来。

小组赛打完后,中国女排迎来了淘汰赛的对手——东道主巴西队。这一场比赛的录像,估计很多人都温习了很多遍。我想说两个细节。一个是中国队到了里约之后,与巴西女排进行了一场热身赛。中国女排0∶3落败,而且每局都是大比分失利。这个细节,说明了中国女排此前的状态是如何糟糕,也说明了中国女排后来在逆境之中赢球是多么不易。另一个细节就是,中国对巴西这场,主教练郎平极其冷静,女排队员极其狂热。

先说队员。当天,现场观众疯狂的嘘声,震人心魄。女排姑娘们好像没事似的,每赢一球,击掌庆祝。不管是场上队员,还是场下的替补,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那是一种心意相通、拧成一股绳的昂扬斗志。

再说郎平。她的表现极其冷静。面对现场观众的嘘声,面对首局中国姑娘的崩溃式落败,她一点也不着急。而且每每在关键时刻叫暂停,布置战术,点石成金。

记者作为一个赛场的观察者,是很少偏向哪一方的,但是当天在媒体席上的中国记者,罕见地变身啦啦队,为中国队的每一个得分喝彩。

赛后,最让人感动的一刻是新闻发布会结束的时候,记者们自发地鼓起掌来,这掌声献给郎平,还有她可爱的姑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