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史上最省钱”新规 北京冬奥会成先锋

09.02.2018  05:34

  新华社平昌2月8日电 题:“奥运史上最省钱”新规 北京冬奥会成先锋

  新华社记者姬烨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国际奥委会公布了被主席巴赫称作“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新规,总共118项改革措施将从申办、筹办到赛后利用的各个环节,对未来奥运会进行根本上的重塑。巴赫称新规能让未来的夏奥会节省10亿美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未来四年的筹办过程中率先执行这一新规,巴赫也希望北京能树立“新标杆”。这个新规到底是什么?对北京冬奥会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最省钱”新规的前因后果

  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2024年夏奥会过程中,很多城市中途退出;而里约奥组委也因奥运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不少场馆赛后被闲置。原先抢手的奥运会“香饽饽”似乎已不再那么吃香。

  在此背景下,自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巴赫就主动寻求变革。2014年底,他力推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顺利通过,这份改革路线图基本围绕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这三大主题,但诸多构想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待细化。

  巴赫认为,办奥新规的出台将为奥运组织工作开启新篇章,特别是开始把2020议程的设想变成现实。

  在此前2020议程提出的40条改革建议中,有6条有关举办奥运,在此基础之上细化而成的办奥新规共有118项,涉及申办、遗产和筹办三大方面。

  申奥层面包含10项,其中,有兴趣申奥的城市将通过“不承担义务”的对话向国际奥委会了解举办奥运的要求和利益,这一阶段不用提交申办;国际奥委会随后全程提供专家和经验支持,并承担相关费用;最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依据对这些城市的总体可行性评估,邀请适合的城市参与申奥。

  按照新的申办程序,目前已经受邀申请2026年冬奥会的城市包括加拿大的卡尔加里、日本的札幌、瑞士的锡永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在代表举办城市和国际奥委会之间正式协议的《举办城市合同》中,有关奥运运行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减少了50%,并且很多规定给了举办城市以足够的灵活度。

  遗产层面包含8项,注重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有形和无形收益。

  新规最重头的还是在筹办方面,多达100项,分为赛事管理、赛事要求和给组织者的支持三大类。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以及持权转播商、运动员、工商业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与举办城市一道让奥运会变得“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过去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会的7年,将被划分为“3+4”,前三年用来“规划设计”,后四年用来“具体运行、测试和执行”。

  总而言之,新规的主旨就是简化申办流程,降低办奥成本,分担东道主压力,让未来的奥运会更灵活、更有效、更可持续、更多合作,减少风险和浪费,从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