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感叹:原来“三月三”那么“酷”

09.04.2016  18:22

      核心提示
      4月7日上午,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举办的第七届校园歌圩文化艺术节活动拉开帷幕,该文化节包括了歌圩集市、民谣创编诵读以及民族知识竞答等多项活动。高一(10)班的陈子豪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文化活动,对于“三月三”,他的印象是“五色糯米饭”、“放假”,而这次,他和班上的小伙伴组队参加民族知识竞赛,备战过程中,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对“三月三”是那么的不了解。而据该校科研处主任刘方富介绍,其实学校也有不少像陈子豪这样对传统节日不太了解的孩子,举办文化节的目的则在于希望鼓动像他们这样的学生,主动去了解民族文化,并传承下去。

      学生迷惑
      三月三”不就是
      吃“五色糯米饭”吗?
      今年17岁的陈子豪是壮族人,但他却对壮族的文化了解不多。在“三月三”还没有成为法定假日之前,陈子豪对这一传统节日的印象是“五色糯米饭”。因为每年到了“三月三”,他妈妈都会到菜市场上买一些五色糯米饭带回家,在他印象中,“三月三”就是一家人一起吃些五色糯米饭,其实他家里人会在“三月三”前后进行祭祀,不过由于忙于学业,陈子豪很少参与其中。
      而在“三月三”成为法定假日后,陈子豪开始喜欢上这个节日。因为有假可放,在这短暂而难得的假期里,除了偶尔温书,他的时间都花在了朋友、家人身上,也很少去了解或者参与相关的“三月三”活动。“其实我对‘三月三’的文化了解得很少,也比较少参与相关的民俗活动。”陈子豪说。他的同班同学韦超城也是壮族人,和陈子豪一样,对于“三月三”这一节日,他觉得遥远而模糊。有时韦超城自己也会跑去图书馆阅读一些相关的民俗书籍,“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这个节日是停留在书中,而不是现实中。”韦超城说。

      加深了解
      原来壮族“三月三
      也可以那么“
      今年3月底时,陈子豪和班上的小伙伴一起组队参加即将来临的民族知识竞赛。由于民族知识竞赛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对于“三月三”、广西世居民族的了解程度,于是,他们便常利用课外时间去查阅关于“三月三”、广西民族文化的相关资料。“那段时间就是背资料,有空大家就在一起对一下所搜集的内容。”陈子豪说。在查阅的过程中,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年开始对“三月三”有了深入的了解,赶歌圩、歌仙刘三姐等,这些在他们看来陌生的字眼,逐渐变得熟悉起来。“原来广西的文化是很丰富的,只是我们缺乏主动的了解。”韦超城说。
      除了参加知识竞赛外,他们所在的高一年级还组织了歌圩集市,以班级为一个摊位,贩卖自己制作的美食。陈子豪所在的班级贩卖的是酸嘢、茶类饮品。他们原本打算自己制作五色糯米饭来销售,但无奈学校没有可提供的制作场所,且缺乏相关的材料,最后只能作罢。“我们想尽量展现关于“三月三”的一些美食,把摊点装扮得民族化一些,让大家知道其实民族文化也可以很酷。”陈子豪说。

      积极鼓动
      学校呼吁学生
      主动传承民族文化
      提起民族知识竞赛里学生们的表现,该校科研处主任刘方富称,他对学生们的表现基本满意,因为在基础答题环节,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得出关于“三月三”的相关问题。刘方富称,该校除了每年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三月三”文化外,还增设了民族文化课程选修课,并请来博物馆的老师进行授课。在刘方富看来,必须要积极鼓动学生主动去了解民族文化,因为只有主动接受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而该校科研处副主任宋宏宜则称,对于学生们而言,学习和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实践和学习能力,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协作、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广西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够世世代代得以延续。“让他们的心里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广西文化。”宋宏宜说。他认为家长应该多主动和孩子一起了解民族文化,因为这不仅能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孩子也会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