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病学生捐款下限50元?学校否认称没这回事

31.03.2015  11:49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何璨汐)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学校中,校方牵头为患病学生筹集爱心捐款的现象时常发生,捐款无论多少都代表着学生的一份心意。但近日,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向南宁晚报反映,他们小孩就读于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小学,3月27日,小孩回家后说,学校号召为一名患病的学生捐款,但要求每人的捐款数额不低于50元。

  近日,几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给本报热线0771—5530111打来电话反映,称自己小孩就读于江南区石柱岭小学,上周五(3月27日)放学后,小孩回家对他们说,学校一名女同学由于在舞蹈学校练舞时发生意外造成截瘫,后续治疗费需要几十万元,所以学校号召学生为这名女同学捐款,每个人的捐款数额不能少于50元。

  几名家长表示,爱心捐款可以理解,但爱心捐款应该是自愿的,怎么可以摊派甚至设下限呢?哪怕小孩只捐了1角钱、1元钱都是份心意。对这样的捐款方式,他们主要担忧两点:一是容易造成小孩的攀比心理,二是担心小孩不按照学校要求捐款会被老师区别对待。此外,小学生没有赚钱能力,捐款最终还得摊派到家长身上,这不仅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甚至还会让小孩形成“捐得越多越有爱心”的观念,这样的捐款方式没有意义。

  “学校绝对不会对爱心捐款设下限,这可能是学生对老师的话理解错了。”3月3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江南区石柱岭小学,该小学办公室一位男性工作人员肯定地说。

  该工作人员解释说,组织学生进行爱心捐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但捐款绝对是自愿的,没有具体金额的限制,学生捐多少都是份心意。

  记者调查发现,爱心捐款闹出此类事件已不是第一次,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捐款方式既能得到家长认可,又可以帮助到困难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呢?

  对此,记者在街头随机挑选市民进行采访。市民黄小姐的小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表示,为了培养小孩的爱心,她会让小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换取报酬,然后将钱存起来,待到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将这些钱捐出去。

  张先生和其他几位市民则认为,目前筹集善款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学校牵头,组织学生义卖旧书籍和玩具等。学生不仅能筹集到善款,还能在参与义卖的过程中培养爱心,此外还能将家中的旧物“变废为宝”,一举三得,“义卖筹善款的方式比起直接向家长伸手拿钱献爱心要有意义得多”。

编辑: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