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做实为民“文化餐” 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17.10.2018  14:22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打造普及文化、传承文化、推广文化的惠民工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实效,不断扩大文化政策的覆盖面,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多样性、精准化,让文化艺术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人心、温暖群众,城市更加富有文艺色彩、文化温度、文化自信,让老百姓畅享文化盛宴,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让多彩文化为幸福南宁“加码”。

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好“阵地牌”。 突出“三夯实”,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活动阵地:夯实基础综合文化设施建设,注重人、财、物配备,实现5县7城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全覆盖,共建成88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全市64%的行政村,为各村群众提供看书读报、展览展示、唱歌跳舞、体育健身等的文化广场,更成为各村开展重大节庆活动、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切实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夯实全民阅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联合分馆47个、图书流通站172个,图书小站26个、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11个等一批馆外流通服务点,有效增加服务人数和服务区域,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建成农家书屋1443个,实现了全市1383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示范(数字)农家书屋78个,配备电脑、电视机、卫星数字接收器等设备,实现数字化升级,使百姓“零门槛”享受文化生活。夯实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启动民歌湖周周演活动提升工程,打造升级版“百姓大舞台”,对舞台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加装声音反射环绕装置和户外高清LED电子屏幕等,满足包括露天音乐会、话剧等各类艺术演出不同需要,进一步提升演出视觉效果和艺术观赏力,有效推动了首府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化、常态化建设。

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打好“服务牌”。 突出“三推动”,通过流动文化服务带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阅读进万家,构建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城乡一体化图书服务网络,全市2个市级图书馆、12个县级图书馆及乡镇、行政村均能进行“一卡通”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统筹了全市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307万册图书资源联通共享,形成联动发达的图书服务网络;组织开展2018年南宁市“书香绿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绿城蒲公英讲坛、爱薇园绘本故事会、汽车图书馆进校园等阅读品牌活动,让阅读融入生活,让城市散发书香。推动活动乐百姓,不断提升民歌湖大舞台周周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质量,推出新春惠民演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歌湖畔三月三活动、全民艺术普及系列活动、“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大型民歌专场等主题活动,依托品牌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服务惠泽民生,使文化的“种子”遍地开花。推动培训惠民众,持续开展阵地公益培训、艺术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残疾人艺术团队培训,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春风行”培训、“百姓歌圩”千人培训活动、扶持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等,年均开展各类培训4700多场,培训人员23000多人次,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易于参与、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并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心、寓教于行。

三、深入基层文化惠民建设,打好“特色牌”。 突出“四抓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创新文化惠民的内容形式载体,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抓好文艺活动进基层。以“送戏下基层”、“送戏进校园”为载体,推动专业文艺院团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 2018年开展 “送戏下基层”演出300场、“送戏进校园”演出55场,以文艺直通车的形式为把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文化节目送进千家万户,使文化惠民和民惠文化相得益彰。抓好公益电影入社区。将电影深入到文化惠民领域,让越来越多高品质的电影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2018年社区电影放映2471场,累计观影人次153万,在原本寂静的夜晚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使乡村社区的夜晚变得“有声有色”。抓好免费场馆常开放。扎实做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讲座、展览、培训班、创意教室、业务辅导、图书借阅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让广大群众乐享公共文化服务大餐,累计惠及群众上百万人。抓好广播电视到村屯。全面抓好贫困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无线覆盖工程、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施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内容和质量,确保村村通建设做到“户户通”、“长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