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洋桥镇掀起“生态乡村”热潮

04.12.2014  12:16

  今年8月,宾阳县洋桥镇的“美丽事业”遭到“重创”:因工作不到位,被市“美丽办”给予三级预警和黄牌警告。不甘落后的洋桥人以开展清洁乡村“百日攻坚战”为契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奋起直追,并创新构建村委级的村规民约《十个一律》作为长效机制。近日,记者走访洋桥镇看到,全镇的乡村面貌不仅焕然一新,洋桥人更是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气势,掀起“生态乡村”活动启动后的又一轮热潮。

   不甘落后找差距

  自去年5月全市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洋桥镇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活动,全面清理陈年垃圾,建起垃圾池及垃圾焚烧炉处理垃圾,并在全镇的77个自然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清洁乡村工作取得一些成绩。然而,在今年8月19日市“美丽办”组织暗访组对各县区部分县镇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暗访抽查时,洋桥镇“不幸挂彩”,被给予三级预警和黄牌警告,该县也启动了问责。

  据了解,在暗访通报中,洋桥镇突出问题为公厕脏乱差、集镇垃圾乱扔、摊位摆放不整齐、杂物乱堆、车辆乱停放等。茂凌大村则存在水沟污水横流、牛车乱摆、危旧房随处可见等现象。接到通报当晚,洋桥镇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对全镇“清洁乡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归纳出了“挂彩”的原因: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镇里工作标准不高,管理不严,干部作风不实;与南宁市“屯屯过关”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找到差距之后,洋桥镇又于8月20日当天举行了专题整改工作暨“百日攻坚战”活动启动仪式,进行了全面部署,决心把这场“危机”转化为洋桥镇发展的契机,把“百日攻坚战”活动作为清洁乡村“翻身仗”的冲锋号,将网格化责任作为检验干部是否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试金石。

   奋起直追抓整改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8月20日起,由镇领导班子带队,组织了镇政府机关、镇直单位、村委全体干部,以及县、镇扶贫工作队,包镇单位队员,清洁乡村服务队,并争取了驻地武警官兵的支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全面整治。

  在整治中,各组队员每天上午到重点区域集中进行人力整改,下午分散到面上普查抓整治,晚上开展夜访夜谈,召开会议抓发动,用“白+黑”“5+2”的方法,以干部身影引领群众参与到工作中。其中,对曾经“臭名”远扬的洋桥圩公共厕所投入资金4万多元整改,粉刷一新之后贴上了瓷砖,安上了水龙头,硬化了入厕道路,并且安排专人搞清洁卫生。

  截至目前,洋桥镇租用勾机、后驱动等车辆180多车次,出动干部2000多人次、群众5000多人次,拆除各种违章乱搭建棚屋200多间、危旧房80多间,清理集镇排水沟1500多米,清除垃圾800多吨,增加集镇保洁员2名,划定停车位1343个。

  11月27日,记者走访洋桥镇时看到,集镇农贸市场周边车辆均有序停放在划定的泊位上,摊主则按照不同行业分别在各自的区域整齐出摊。市场旁的绿树不时有枯黄的树叶掉落下来,随后就有市场保洁员及时清理干净。

  强化机制保长效

  走访中,农贸市场一名摊主告诉记者,被暗访曝光前,市场存在乱摆卖、乱停放现象,排水沟也经常散发恶臭,附近居民楼之间的过道还存在乱搭乱建现象。经过大整治,排水沟得到了清理,并且盖上了盖板。楼道间乱搭乱盖的雨棚被拆除了,这里终于“见到了阳光”。

  据了解,洋桥镇在吹响“百日攻坚战”冲锋号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强化清洁乡村、规范市场管理的处罚规定等制度。其中,《十个一律》针对群众主动性不高、干部作风不实以及自然村村规民约不敢碰硬、执行难等问题,以村委级村规民约来约束村屯级村规民约,如摊点乱摆卖一律查处没收,违反清洁乡村规定一律计入个人诚信不良记——等等。

  洋桥镇党委书记韦汉明表示,此前一些自然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因为执行者碍于情面,大多流于形式,现在制定的村委级村规民约则强化了清洁乡村处罚机制,规范了长效机制管理,对发挥广大群众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生态乡村”活动启动之后,洋桥人如今上下一心,知耻后勇,掀起了又一轮活动热潮。洋桥镇党委、政府也将把握发展机遇,将“生态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农村! (记者 谭唐 通讯员 陈庆忠)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