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与90后两代农民工的“寂寞”与“挥霍”

29.04.2015  13:48

  夜色正浓,小飞和同伴们准备出门。

  小飞和小伙伴划拳猜码

  喝啤酒都不用开瓶器,这就是青春

  饭桌前,小飞和小伙伴喝起交杯酒

  开工宴上,一个大盆里装着狗肉和青菜,可老一代农民工眼里这已经很丰盛了

  在老一代农民工眼里,生活上一切可以节俭都必须节俭

  放工了,便是老一代农民工无聊寂寞生活的开始,可新生代农民工眼里一天生活却刚刚到来

  在60后70后农民工眼里,能跟着跳上一段广场舞是很愉悦的事情

  在工厂的食堂,小伙伴们爬在桌子上午休

  买来小“锅盖”,盼望着能在工棚里看电视

  在工棚里围在一起看电影是他们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离开生产线,他们手机就不离手

  工棚里年轻人躲在床上用手机上网,而上了年纪的工人离这一切依然很远

  睡在一张架床上下铺,头朝着两个方向,思想却是在“两个世界”。

  在马鞍山脚下,危岩处理工程队的工棚里,50多岁的架子工罗师傅常说,对于工程队里90后年轻仔的生活很难想像——“平常工作这么辛苦,一发工资就拿钱出去耍,一年下来一点存款都没有,还常常到处借钱。”

  其实,这正是新生代与老一代外来务工者之间的一种割裂,同样被城里人称为“打工的”,但他们彼此的思想、追求、价值观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老一代认为新生代“吃不起苦”、“追求享乐”、“不知道脑子中想些什么”,新生代则往往反嘲对方“土”、“跟不上时代”、“死干活”。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前,记者跟踪采访了60后和90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外来务工者群体,用镜头走近他们工作外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份特殊的民工私生活视觉档案,让更多读者了解认识身边的外来务工者,给他们更多关怀。

   60后:看广场舞打发寂寞

  从来宾忻城来柳务工的罗师傅是一名隧道工,后来进了危岩处理工程队。虽然同是跟石头打交道,但工作环境却从黑麻麻的山洞转到悬崖峭壁。整天攀爬在悬崖耸立、绝壁凌空的山间,排除孤石危岩,罗师傅和工友们喜欢自我调侃是“山猴子”。与峭壁上麻利而又紧张的工作不同,每天下班返回工棚后,他做每件事情总是慢悠悠的,以便更好地打发时间。

  “下班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寂寞、寂寞、还是寂寞!”罗师傅说,回到工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中间大把的时间都是在无聊中度过。

  和罗师傅一样,老一代外来务工者习惯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因为他们有个信念,就是赚钱,养家,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为了家庭,他们已经不奢望什么精神需求,只要能顺利地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26日晚,工棚里举办开工宴。按照行业的老习惯,这天要拜“土地爷”、吃狗肉,为接下来上山工作祈福。狗肉加青菜,还有白酒,这就是工人们眼里丰盛的开工晚宴。不爱喝酒的罗师傅饭后离席,剩下的便是爱划拳猜码的“酒鬼”。恰好工友买了影碟,罗师傅和大家围在小桌子看电影,这是他们打发时间最常用的方式。

  “工棚恰好在公园里,如果不下雨,我们还可以到外面看她们跳广场舞。”说到这,罗师傅乐呵呵地笑了。他说有时候还能跟着跳上一段,或者跟着工友到山的那边去唱首歌,这便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90后:吃喝玩乐“月月光”

  一年前,在阳和工业园区里认识了1996年出生的小飞。当时,他还是我市一所职校的准毕业生,在阳和一家汽车配件企业内实习。由于技术娴熟,毕业后顺利留在企业,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

  每个月3000多元,即使常常要加班,但小飞仍然很满意当时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家里为了建新房子,从银行贷款了两三万元,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万多元。“我跟爸爸说,每个月寄两千块回家,直到帮家里还清欠款。”

  然而,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小飞,问起一年前的“豪言”实现没有。他笑着说,现在每个月那点工资都不够花,哪里还有钱寄回家。

  诚然,与老一辈农民工十分节俭不同,许多90后外来务工者甚至被打上“月光族”的标签。苹果手机、团购消费、信用卡透支……这些城市生活的关键词,如今已与他们已经密切联系起来。

  在小飞的出租屋里,除了出现游戏界面的台式电脑和一张床,屋里的角落全被各种酒瓶占据。“我也想改变目前的单调生活,却没有办法。心里彷徨、无聊时,我便和朋友喝酒。”小飞说,前段时间,和朋友去KTV唱歌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喝酒少了,花钱却更多了。”

  “每天在车间里站上10个小时,太辛苦了,才给这么一点工资。”近日,女友正在和小飞闹情绪,小飞萌生了跳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