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产业格局逐显优化——“十二五”期间玉林市规模工业发展情况

29.12.2016  08:06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玉林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面对国内外更加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玉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奋力推动玉林工业实现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玉林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提高,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格局显优化,集聚效应趋强,县域工业共同推进,对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为“十三五”时期玉林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规模和效益快速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十二五”期末,从生产和运行质量来看,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87.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50.19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的利润总额91.01亿元,从业人员年平均用工人数20.57万人,分别为“十一五”期末的2.26倍、2.15倍、1.23倍和1.18倍;从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2015年末实现增加值464.1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91.08%,比2010年提高了26.44个百分点;2015年末规模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10%,比2010年增加了7.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速度为15.4%,高于全市”十二五”时期的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比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高了5.6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明显

十二五”期间,玉林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作为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和强优企业,扶持发展和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发挥基础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规模以及竞争力得以不断的加强,工业企业经济类型得以不断的发展壮大。

轻重工业结构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轻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轻重工业结构由2010年的34.9∶65.1调整到2015年的46.2∶53.8,重工业比重下降,但贡献率上升。2015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63.62%,高出轻工业27.23个百分点。

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变化。 十二五”时期,投资环境优化发展,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发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15年末,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55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5.05亿元,利润总额78.2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13%、87.91%和85.94%,与2010年相比,比重分别提高了0.67、28.64和29.87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速为13.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1.8个百分点,成为新常态下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器。

工业化进程稳步加快。 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示,2015年玉林市工业化率为35.24%;用工农业增加值比例表示,2015年玉林市工业化率为1.97,比2011年提高了0.12个点。用国际通用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衡量,“十二五”时期玉林工业化率稳步加快,这必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融合发展。

工业企业适应性发展增强,技改投资明显加大。 2015年,玉林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含农户,下同)836.9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8%,“十二五”年均增长28.6%,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774.62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30.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87.13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31.1%,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557.42亿元,占全市全部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达94.9%。“十二五”期间,工业更新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64.8%上升到2015年的66.6%,“十二五”期间,龙潭中金镍合金及深加工二期、银亿技改项目、玉柴产业新城建设、北流柏利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型节能高效无机防火隔热保温建筑材料产业化项目、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非金属矿物、农副食品、通用设备、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等5个支柱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均过100亿元。2015年,非金属矿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98亿元,为2011年的2.06倍;农副食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31亿元,为2011年的1.97倍;通用设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47亿元,为2011年的0.91;食品制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83亿元,为2011年的3.54倍;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49亿元,为2011年的1.61倍;5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0.0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加。 2015年,玉林市内燃机、水泥、饲料、日用陶瓷、罐头、人造板、中成药、塑料制品、小型拖拉机、服装、方便面等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强劲增长势头,其中,内燃机年产量达到万台,比2010年(66.1760万台)增长%;水泥年产量达到1579.36万吨,比2010年增长75.3%;饲料439.53万吨,为2010年的2.4倍;日用陶瓷58.97万件,为2010年的1.67倍;罐头12.47万吨,比2010年增长14.4%;人造板666.05万立方米,为2010年的2.04倍;中成药2.56万吨,为2010年2.07倍;塑料制品17.67万吨,比2010年增长46.8%;小型拖拉机26.97万台,为2010年的2.31倍;服装15.04亿件,为2010年的2.34倍;方便面26.99万吨,为2010年的8.79倍。

高耗能产业拉动力下降明显。 十二五”时期,玉林市有序推进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化解低端产能过剩,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7%,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3.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4.33%下降到30.31%,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07%,比“十一五”末低8.1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低7.06个百分点。

三、重点企业的推动作用不断彰显。

市场主体加快成长。 十二五”时期,玉林市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积极推进和扶持小型企业上规模并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9家,大型企业20家,中型企业177家,分别比2011年增长0.83%、100%、12.74%;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96.15亿元、1473.16亿元和91.0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7.57%、63.63%和2.33%;按从业人数平均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7.18万元、71.61万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31.2%和48.7%。“十二五”期末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18750人。

骨干企业持续壮大。 十二五”时期,培育和发展企业取得成效。2015年,玉林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16家(其中过100亿元的有1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15%,比2011年增加1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强优企业25家,比2011年增加15家,企业量呈现快速提高。

四、产业布局逐步优化,集群产业成为工业稳步发展的主力军

产业布局框架明晰、园区工业发展快速。 特色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园区工业对我市工业发展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五年来,我市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结合循环经济、链条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等新理念,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如以玉柴为核心的动力机械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玉柴工业园;以中金镍铁为龙头,依托广西龙港新城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龙潭产业园;以玉药进驻带动成为南方有影响力的中药医药制造及研发创新基地的健康产业园;立足我市丰富的陶瓷原料,重点推进陶瓷产业的北流日用陶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园区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绿色食品,加快食品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的玉林经济开发区、容县经济开发区和福绵服装工业园等这些特色园区。另外,我市还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装皮革、工艺美术、铁锅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2015年,重点监测园区的入园企业由2010年的423家,增加到2015年的970家,园区规模以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55.8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3.81%,对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75.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6.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18%,同比增长18.1%,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15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2015年,健康、服装皮革、水泥陶瓷、机械、电子、有色金属行业六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39.6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73.16%,为“十一五”期末的2.24倍,年均增长17.5%;其中,健康、水泥陶瓷、机械、有色金属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均超10%以上,分别为20.6%、16.95%、13.98%和10.15%。

五、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十二五”时期,玉林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将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步骤,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了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支持的科技创新机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趋明显,科技对工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2015年,玉林市规上工业企业R&D项目经费达5.51亿元,比2010年增长18.3%,新产品开发经费6.5亿元,比2010年增长75.8%。“十二五”时期,玉林市规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项)由2010年的319件增加到2015年的1058件,增长3.3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项)增长7.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