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工匠一身绝技"倒贴"难招徒 "非遗"传承遇尴尬
图为朱明先正在搭建花炮台的骨架。龚普康 摄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辜丽娜 通讯员龚普康
师傅教徒弟手艺,徒弟不交学费就罢了,还反过来和师傅谈条件:每天补贴150元,才来学。
这等怪事,被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的七旬老匠人朱明先给碰到了。
作为柳州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侗族花炮节),朱明先最擅长的就是制作花炮台。“三月三”抢花炮,是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花炮台,相当于花炮节的“奖杯”,是获胜者荣誉的象征。
然而,这位技艺非凡的民间老工匠,现在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难题:一身技艺无人传。这个难题,并不只他一位“非遗”传承人遭遇到。
“奖杯”具匠心
4月12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富禄乡富禄村,朱明先光头宽面,一脸络腮胡,见到客人笑声爽朗。
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已70多岁,却还在从事一门复杂的手艺——制作花炮台。
在富禄当地人眼中,花炮台是吉祥物,制作完工后抬到庙里安放,抢花炮的那一天,才把它从庙里“请”出来,抬到会场上。
如此重要的一尊“奖杯”,制作过程绝非一般。
采访当天,朱明先正在为三座花炮台装裱彩纸。花炮台的骨架,由木板、方条、竹片搭建;底座是三层木构架空层。朱明先说,这样的结构即稳当又大气。三座别致的花炮台,分别做成拱门凉亭、鼓楼、老庙三种造型。
三座花炮台虽不足半人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拿老庙造型的花炮台来说,“庙前”不仅有庭院、围栏、步梯,庙顶还有回廊、阁楼、穹顶,大气恢弘又不失细节。而装点后的花炮台,其精妙的做工更让人惊叹。
在去年抢得头炮的村民杨稳家中,记者见到了精制完工的花炮台:底座牡丹开得正艳,金鱼池中畅游;炮台四周环绕着栩栩如生的鲜花;在门廊上,缠绕着蛟龙和飞凤,而两只彩蝶正停驻在屋顶上。
朱明先说,自己做花炮台坚持纯手工。例如,围绕在花炮台旁的花,是他用皱纹纸一朵一朵折成的。停驻在屋顶的金翅蝴蝶,先用硬纸板剪出蝴蝶的形状,再上色,然后一点点的把金片粘上去。为了营造屋顶的立体感,朱明先想到用一种中空的柱形草药通草来做瓦片。总的来讲,做成一个花炮台,至少得掌握木工、剪纸、折纸、图画等四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