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创业不让须眉

10.08.2018  18:29
  改革开放40年,是经济实现裂变的40年。40年时间,中国从计划经济时期的“0”私企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女企业家已经从“0”成长为一支蓬勃生长、不可小觑的发展“潜力股”。她们的创业发家史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小企业的发展史。近日,走访南宁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李秋妹,通过她的创业故事看我市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发展历程。

   从“铁饭碗”到“下海”经商

  1981年,刚毕业的李秋妹进入国营企业南宁衬衣厂当了工人,有了人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南宁衬衣厂是国营企业,工作比较轻松稳定,但枯燥乏味。”李秋妹回忆道。

  当年,正值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许多人下海经商成了“万元户”。是在国有企业干一辈子,还是下海经商?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李秋妹也犹豫过。在父亲和爱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

  想经商,资金是基础。为了积累资金,李秋妹和爱人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卖包子、馒头、发糕、芝麻糊等筹集资金。后来,他们开了一间五金店,售卖斗车、钉子、铁线、竹篾、扫把等。

   从40平方米小店到零售连锁

  1984年,中国的中小企业、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就在那一年,李秋妹在新阳路188号开了一间40平方米的小店,名叫华南五金日杂店。为了经营好店里的生意,李秋妹边看边学,有时间就到福利院、橡胶厂、制药厂、南械厂等国营单位去推销。

  “那会儿什么经验都没有,看国营店什么好卖我就卖什么。每周踩单车回访老顾客,看人家缺什么我就直接送过去,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李秋妹回忆道。

  1985年,李秋妹在南宁国营百货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店铺,除了卖五金,还卖日杂和百货。“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7年开始,我也跟随潮流去广州、深圳、上海等地进货,当时国营店没有的袜子、内衣裤、玩具车等货品在我的店里特别畅销。”李秋妹兴奋地讲道。趁势而为,随后的几年,她先后在桃园路、建政路、中华路、明秀路、北湖路等地开了6家零售连锁店。

   从五金机电城掌门人到女企业家商会会长

  1999年,李秋妹通过竞标拿下了南宁五金大楼的经营权。2003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宣布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于2004年在南宁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五金机电行业拼搏了20年的李秋妹看到了巨大商机。

  “从2003年开始,东盟各国的基础建设开始需要大量的五金机电产品,我带商会的成员出去考察,发现中国的五金机电物资在东盟国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李秋妹详细地讲道。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为广西五金机电市场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建立专业的五金机电市场,李秋妹和爱人跑遍全国各地调查学习。“2001—2004年,各省市五金商会建立了17个五金机电专业市场。通过考察,我们决心建一个广西最大的五金机电专业市场。”李秋妹说。

  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南宁东博国际五金机电城于2005年12月建成开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越南等东盟国家。

  2006年,在南宁市委统战部的指引下,南宁市工商联成立了女企业家商会,李秋妹任会长。

  在李秋妹的带领下,商会的姐妹们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开展工作——设立女性创业专项基金,深入扶贫一线济困扶贫,帮助更多妇女就业……“时代在发展,现在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私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创新思维,主动适应新形势。巾帼建功立业能顶半边天,过去白手起家,自己打天下,现在有商会这个‘娘家’做后盾,大家可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李秋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