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15年1-7月经济运行分析

14.09.2015  23:09

1-7月,全市投资、商品房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物价平稳,进出口降幅收窄,但同时也要看到,消费增速较低,工业、金融贷款增速继续放缓,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滑落。总体上看,河池经济整体平稳,但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现不容乐观,经济加快增长压力增大,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增速继续放缓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4.33亿元,同比增长2.9%,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9.8%,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区1.6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较快增长,制造业扭转负增长局势,采矿业持续下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26.7%,比上半年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同比增长34.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个百分点。 制造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0.04%,扭转上半年负增长局势,其中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酒和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比上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2.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 采矿业 增加值同比下降13.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5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2个百分点。

一区”领跑于前头。 1-7月,长寿养生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区核心区(包括天峨、凤山、东兰、巴马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98亿元,同比增长46.2%,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贡献率为200.4%,增加值同比增长40.5%,高出全市30.9个百分点。沿江工业和特色农业带(包括都安县、大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69亿元,同比增长5.3%,增加值同比增长19.5%,高出全市9.7个百分点。通道工业和现代农业带(包括金城江区、南丹县、罗城县、环江县、宜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6.66亿元,同比下降4.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下降3.4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下降3.7%。

企业效益继续向好。企业亏损面收窄: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7.1%,比上半年收窄2.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7亿元,同比下降14.7%,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 经营成本降低: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46.4亿元,同比下降10.5%。 利润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21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1.6%,同比提高8.0个百分点。分行业利润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完成利润总额25.9和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0%和80.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亏损1.1和0.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亏0.9和2.1亿元;纺织业亏损0.6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有色金属行业亏损2.9亿元,同比增亏2.4亿元。

小微企业较快增长。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118家,完成增加值28.4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市1.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21.8%,拉动增长2.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37.1%,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

工业能耗下降。 1-7月份,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85万吨标准煤,增速由上半年同比增长0.50%转为下降0.1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下降0.01%。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494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9.03%,降速比上半年放缓0.27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1-7月,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88.83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半年和全区均高出0.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强力拉动,三产持续较快增长。 全市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受第三产业拉动,1-7月,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87亿元,同比增长33.0%,较上半年扩大3.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4.08亿元,同比增长102.5%,拉动三产投资增长23.8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同比增长853.5%、565.8%、88.2%、36.3%、35.0%、29.9%、20.15%、15.0%;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下降66.2%、53.2%、35.6%和24.3%。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29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大幅下降的影响。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66亿元,同比下降47.3%,较上半年扩大5.1个百分点。

基础建设投资增加,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除电力行业)完成投资69.83亿元,同比增长22.0%,比上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87.82亿元,同比增长38.7%,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6.5%。

(三)内需保持稳定,外需略有改善。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略有增长。 1-7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4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粮油、食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汽车类和书报杂志类分别同比增长22.3%、11.3%、11.2%、6.5%和4.3%。

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20.13亿元,同比增长93.1%,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38.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4%,远高于全区39.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4.26亿元,同比增长70.9%,比上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进出口降幅收窄。 1-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同比下降8.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0.20亿美元,同比增长68.9%;进口总额2.27亿美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5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贷款余额持续回落。

财政收入持续回落。 1-7月,全市财政总收入33.26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3亿元,同比增长9.4%;税收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2.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8.96亿元,同比增长14.9%,较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

贷款余额增速放缓。 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96.99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859.77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五)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7月份河池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6%。7月份,河池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0.6%、0.7%、1.8%、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1%、2.9%、2.1%。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7月,全市经济整体平稳,但水力发电增速持续放缓等不利因素和问题仍不可忽视,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压力在增大。

(一)水力发电增速持续放缓。 由于上年同期基数逐月增大的影响,水力发电业增加值和水力发电量累计增速在今年3月份达到最高点后逐月下滑,且下滑幅度较大。1-7月,水力发电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拉力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减少5.7和2.3个百分点。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4.8%,增速较上半年滑落7.0个百分点。

(二)轻工业发展持续低迷。 受制糖业持续下滑、竹藤工艺品编制订单减少和酒的制造业下降的影响,全市轻工业今年以来持续处于低迷状态。1-7月,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自2月份以来月均下降2.2%,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月均增速15.4个百分点;轻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3.1%,月均下降23.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工业用电量月均增速25.0个百分点。

(三)消费低速增长,结构单一。 1-7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低于全区1.2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单一,石油及制品、汽车两大类商品消费占比高达71.1%,其中石油及制品占比52.7%。受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下降2.6%。全市公车改革市场效应尚不明显,汽车消费低速增长,全市汽车类消费同比仅增长6.5%。受消费品市场格局调整的影响,饮料类和烟酒类分别同比下降3.4%和5.6%。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河池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创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相关的政策建议是:

(一)继续重抓稳增长。 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培育“三新”经济。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等“三新”经济,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要促进信息、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消费热点和网络购物消费模式的加快发展,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信息消费门槛,以信息消费带动传统商业和产业信息化改造升级。

(三)扩大内需,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加快完善路网建设,提供交通便利,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网络消费,同时刺激百姓旅游欲望,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公车改革步伐,公车改革将催生公务员购车热,将利好于河池汽车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