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游客黑名单”倒逼出游文明

08.04.2015  13:17

  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施行。该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记者了解到,游客不良信息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如果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

  显然,“游客黑名单”制度的出台,乃是针对部分游客出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试图将其与信用记录挂钩,限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信贷等行为,以倒逼游客加强自身文明意识,遏制不文明行为。此前,部分地方曾有过类似试点,亦获得公众的认可,只是由于地域局限性太强,对游客的约束力不够,如今则是国家旅游局统一发布“游客黑名单”,可以覆盖到全国范围内,效果自然不一般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旅游休闲的需求愈发旺盛,旅游产业亦持续高增长,每年出行游客已达数亿次之多。在如此巨量的游客里面,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文明程度不一,难免会出现少数游客不文明行为,犹如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汤,拉低了整体旅游文明水平。特别是部分出境游的国民,其在外时不仅是代表个人,亦代表了国家形象,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屡屡被曝光,影响到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部分国家的景区特意用中文提醒游客注意文明行为,令国人倍感尴尬。

  可见,确实需要采取措施,遏制游客不文明行为,规范旅游市场乱象,让出行更加文明有序,因此,借助市场信用衍生的威慑力,对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并施以信用惩罚,使其在工作与生活中遭遇不便,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倒逼游客自觉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而且,由于此项规定是全国统一执行,实现了“游客黑名单”信息联网,再加上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则就规避了地域限制,只要游客上了“黑名单”记录后,就无法逃脱相关部门的限制。

  当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毕竟属于小节,跟个人素质和修养有关系,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改正的话,就理应获得谅解。因此,对其不文明记录限定一至两年的时间,也是避免一次污点影响终身,给其一个改进的机会。 (江德斌)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