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常绿、水常净、人常乐——一个南方小镇的“生态乡村”治理样本

28.09.2015  18:22

  新华网南宁9月28日电(记者潘强)宽敞明亮的村屯道路、整洁干净的家庭院落、秀美青翠的山村风光……金秋九月,走进广西南宁那陈镇那坛坡,眼前的小山村被葱郁的树林环抱,村里的外墙统一刷成了乳白色,道路两侧的鲜花含苞待放。那陈镇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干净整洁的“美丽蜕变”。

  李加礼是那陈镇的第一位保洁员,他所处的那坛坡也是最开始进行生态治理的乡村之一。“原来的那坛坡,没有水泥路,是一个泥泞、破旧的小村庄,路面崎岖,连一辆人力三轮车通过都异常困难,垃圾也堆积成山。”李加礼说,2013年开始,村里开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整治,他被村民推选为保洁员。

  “在农村,尤其是老人,要在短时间内转变观念非常困难。”那坛坡村主任李加智说,李加礼是村里的“和事佬”,生态治理第一步就是要转变观念,村民们都信任他,他能说服大家注意卫生,容易开展工作。

  治理初期,李加礼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召集村民开会,给大家普及清洁知识。“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配合,垃圾照样乱扔,生活废水依旧乱排,整个村庄的环境依旧脏乱差。”李加礼说,为了让村民们转变意识,他甚至多次与村民们吵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的宣传后,那坛坡的每家每户都将垃圾自行扔到垃圾箱,村民开始集中处理垃圾,以往恶臭的垃圾堆不再了,臭水沟的水变少了,村民们亲身感受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好处,逐渐接受了治理理念。李加智说,思想转变后,村民意识到没有水泥路,乡村依旧四处泥泞,不修路,生态治理还是“白搭”。

  经过村里“一事一议”集体讨论后,由那陈镇部分出资,村民部分筹资修建水泥公路。不到半年,宽敞明亮的硬化路面修好了。

  “整个村都被硬化路环绕,想都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变化会这么大。”村民韦礼花说,虽然只是小小的变化,但却带给400多位村民很大的惊喜,整个村变了一个样。

  有了路,有了垃圾处理池,村庄变得整洁,村民生活上了一个台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高了起来。晚上7点,那坛坡的篮球场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40多位村民,他们正在跳广场舞。韦礼花说,篮球场和图书室都是生态治理的项目,识字的村民可以看有关农业生产的书籍,热爱舞蹈的村民从此也多了娱乐场所。

  李加智说,环境越来越好,让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更愿意回乡找出路。10多名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相继回到家里,种植西瓜、火龙果。

  2013年回乡培育西瓜苗的李树生说,青年们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是,路修好后,水果蔬菜能很方便的运送到城市,销路好了,种植的人就多了。“我在家里一边培育瓜苗一边种西瓜,年收入8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多一点,还能照顾好家人,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李树生说。

  李加智说,目前,村里的青年多数依靠培育西瓜苗致富,有的家庭一年可以培育10余万株,纯收入在10万以上,村里目前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7000多元。

  那坛坡只是那陈镇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那陈镇掀起了“美丽风暴”,镇里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处理陈年垃圾、修葺残墙断壁、墙壁立面统一改造、无害厕所改造等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走进那陈镇的各个村庄,乳白灰瓦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道路宽敞整洁,一道道亮丽的乡村景致呈现在眼前,每个村庄几乎都有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惠民超市、卫生院,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那陈镇共投入了200万元用生态乡村建设工作。目前,那陈镇正在开展“百村增绿、百河整治、百路通达”项目,将对村屯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以及池塘、河流周边进行全面绿化,每个村选择水塘、小溪、小河、水库迅速开展饮水净化工作,清理淤泥,整理堤案,疏通水系,保障水流通畅。

  “目前,村民们正齐心协力,思考进一步致富的办法。”那陈镇镇长李韬说,下一步,镇里要将增加百姓收入与清洁乡村项目相结合,更好的造福百姓。(完)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