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眼中的“不平凡的世界”

13.03.2015  23:45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崔元磊 杨春雪)王雷在拍完正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后,到陕西省清涧县的路遥纪念馆门前鞠了三个躬。

   这位80后演员,在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扮演孙少安。他说:“鞠多少个躬都不足以表达我对这位作家的敬佩。”

   60后地产大亨潘石屹,六年前也曾拜访过路遥纪念馆,并请人修葺了路遥的墓。他希望在墓碑前种一颗树,一颗在小说中象征爱情的杜梨树。

   年龄相差近20岁的两个人在同一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共鸣。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用六年时间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面对社会变化、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的时候,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的一群普通人坚守梦想、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与书中主人公相似的成长经历,让出生在甘肃农村的潘石屹对这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情节感同身受。他说,这部小说他至少读过七遍,每当人生低潮时就会翻出来看,“它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除了勾起60后的怀旧情愫,这部作品让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了解到,曾经在那个年代里有一群人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90后李国霖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她父亲是“路遥迷”,书架上摆满了路遥的书。她小时候就看过《平凡的世界》,最令她难忘的是书中的爱情故事。

   一些读者表示,“爱情”是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词。路遥笔下主人公的爱情,都是曲折而充满戏剧性。还有一些读者从书中感悟到了梦想与奋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赵怡玮认为,《平凡的世界》是指点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明灯。1991年出生的他,刚刚保研时,曾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他读了一遍小说,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抉择职业方向的。

   “小说中孙少平选择当煤炭工人正是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我将来也要把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赵怡玮说。

   70后的冷颖看了电视剧,现在她想要给自己00后的孩子买一套《平凡的世界》。她说,虽然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孩子们不会再经历书中人物那样的生活,但是要让他们知道,磨难是人生财富。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热播,再次将这部曾经给予几代人精神力量的作品推进了公众视野。在当当、京东等购物网站的图书专栏,《平凡的世界》都位列图书畅销榜的前五位。

   位于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该小说被摆在二楼文学专柜的显眼处。当被问到电视剧的热播是否带动小说的销量时,这位工作人员说:“的确比之前有所增加,但这部小说平时就买得很好。”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温凤桥认为,该作品能在当下引发热议,是因为它体现的价值取向和奋斗进取的精神,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时期,从而使不同年代的人在其中找到了共鸣。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可以扩大受众面,电视剧反过来可以促进书的发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让更多人了解经典。

   至于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否应当完全忠实原作,温凤桥说,不同艺术载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对原作的二次创作,使之更适合影视传播的特点。“其实原作提供了蓝图和脚本,好的影视作品则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发挥创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