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2016年规上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9.02.2017  21:06

2016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钦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开放创新、稳中求进、扩量提质”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稳增长及降成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园区基础设施会战年”等活动,主动作为,稳中求进,钦州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增速全区排位靠前。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524.14亿元,增长11.7%;实现增加值增长10.4%,增速高于全区(增长7.5%)2.9个百分点,居全区第3位。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拉动全市GDP增长2.8百分点。

(二)县域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2011年以来,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38.4%和24.7%,分别比全市的年均增速高28.2和14.2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占全市的比重逐年提高,持续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2016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67.4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70%,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72.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20.3%和113.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增加值增长14.0和11.8个百分点,强力支撑着全市工业的增长。

2011 年以来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

 

             

年   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产值全市占比%

21.53

30.01

43.50

50.94

64.45

70.03

增加值全市占比%

21.11

38.54

55.05

64.02

70.52

72.24

               

分县区看,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中,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灵山县,贡献率达37.5%, 其次为钦北区32.6%、浦北县24.3%、钦南区19.3%,四个县区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3.4、2.5和2.0个百分点。

 

2016 年全市各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百分点

名称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总量

增长%

贡献率%

拉动力

增长%

贡献率%

拉动力

全  市

1524.14

11.7

100.0

11.7

10.4

100.0

10.4

钦南区

213.76

16.4

18.9

2.2

22.3

19.3

2.0

钦北区

279.20

25.8

36.0

4.2

17.7

32.6

3.4

钦州港区

456.71

-6.6

-20.3

-2.4

-4.8

-16.3

-1.7

灵山县

285.26

22.1

32.4

3.8

20.1

37.5

3.9

浦北县

289.22

22.1

32.9

3.8

14.4

24.3

2.5

县域合计

1067.43

21.8

120.3

14.0

18.2

113.7

11.8

                     

(三)高新技术产业拉动作用突出。 2016年,随着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骏升科技(钦州)有限公司及钦州富仕通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企业的竣工投产,钦州市以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成为拉动钦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3家,共实现产值119.30亿元,增长46.0%;实现增加值增长19.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达23.6%和12.6%。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百分点

名称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总量

增长%

贡献率%

拉动力

增长%

贡献率%

拉动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计

1524.14

11.65

100.00

11.65

10.37

100.00

10.37

  高技术产业

119.30

46.01

23.64

2.75

19.17

12.61

1.30

  #医药制造

56.62

14.26

4.44

0.52

9.32

3.99

0.4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

58.90

106.64

19.11

2.23

43.36

8.52

0.88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

3.78

3.56

0.08

0.01

2.89

0.10

0.01

(四)工业园区发展迅速。 2016年,钦州市各主要工业园区,除钦州保税港区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钦州港区的工业为负增长外,其他的5个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均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增速,其中增速最高的为高新区,增加值增速达到91.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81.3个百分点。从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贡献来看,中马产业园、浦北工业集中区、灵山工业区、高新区、皇马工业园区的产值合计511.40亿元,占全市比重33.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4.2%,拉动增长7.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钦州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2016年全市主要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情况表

       

单位:%、百分点

园区名称

规模工业企业数(家)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本年

上年 

增减

总量

增速%

对全市增长贡献率%

对全市增长拉动力

增速%

对全市增长贡献率%

对全市增长拉动力

全市规上工业

312

299

13

1524.14

11.7

100.0

11.7

10.4

100.0

10.4

钦州港区

21

21

0

456.71

-6.6

-20.3

-2.4

-4.8

-16.3

-1.7

中马产业园

1

1

0

20.76

40.2

3.7

0.4

25.3

0.7

0.1

浦北工业集中区

35

34

1

113.36

34.6

18.3

2.1

25.2

14.2

1.5

灵山工业区

41

36

5

141.11

21.5

15.7

1.8

18.2

17.6

1.8

高新区

11

9

2

53.70

52.4

11.6

1.4

91.7

11.9

1.2

皇马工业园区

33

30

3

182.48

39.2

32.3

3.8

27.7

29.8

3.1

钦州保税港区

0

0

0

二、工业运行存在主要问题

(一)石油加工行业下滑严重影响全市工业增速。 2016年,受市场需求、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钦州市的石油加工企业的产值不同程度出现下滑,尤其是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11月、12月的停产,导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石油加工业的产值仅实现293.33亿元,产值增速由1-10月的-1.7%跌至全年的-15.9%,增加值增速由1-10月的4.9%跌至全年的-6.1%,分别下拉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增速4.1和2.0个百分点,成为阻碍全市工业增长的最大因素。

(二)工业投资不足,新建投产规模企业少。 2016年,全市工业投资361.52亿元,增长9.7%,其中新建工业项目投资127.64亿元,同比下降18.1%,这导致全市培育的新投产规模工业企业较少。2016  年,全市各县区培育新投产入库企业仅有1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仅6家),其中钦南区4家、钦北区3家、钦州港区3家、灵山县5家、浦北县1家。入库的企业数少、总体规模小,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84亿元,增长11.0%,比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速低2.0个百分点,而上半年及前三季度该差值分别为1.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这反映了钦州市工业企业成本压力逐季加大,影响了全年的经济效益。20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122.03亿元,同比下降16.0%;每百元主营收入中的成本为86.52元,同比增长2%;资本保值增值率102.5%,同比下降2.76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优势产业培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近年来,随着县域工业的壮大,石油加工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2014年的36.6%降至今年的19.2%,石油加工业仍占据主导,产业单一的工业结构仍是影响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问题。为此,要切实加强优势产业的培育,加快战略、高新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二)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钦州市工业投资低迷、新增项目不多的情况,强化项目建设,抓好工业项目的策划和储备。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工业项目的入驻;二是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采取各种措施促其尽快投产达效,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注重企业培育的梯队建设,重视发展成长性较好的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企业,促使小规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四是主管部门积极协调项目投产达效入库工作,解决企业投产入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新投产工业企业及已培育达标的企业都能及时入库统计,使之成为推动钦州市工业增长的亮点。

(三)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加强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行业运行情况预测预警,继续实施“一企一策”,及时收集、反馈、协调处理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利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着力扶持引导、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促进重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加大技改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