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2016年广西经济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22.01.2017  19:06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稳增长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狠抓“41条”降成本措施落实,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快传统经济转型和新经济培育,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宏观经济稳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初步核算,2016年,广西生产总值18245.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全区经济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但从2016年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GDP增速分别为7.0%、7.2%、7.0%和7.3%,均保持在7%以上,呈缓中趋稳发展态势。

超额完成就业目标。 2016年,广西城镇新增就业41.8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9.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完成目标的111.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46万人,完成目标的173.1%;城镇登记失业率2.9%,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5%)1.6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75万人次,完成目标的115.9%。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2016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6。

物价温和上涨。 2016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猪肉、鲜果、鲜菜等食品和医疗等部分服务业价格上涨推动居民消费价格回升,八大类商品中价格涨幅最高是医疗保健类,上涨3.7%;食品烟酒类,上涨3.4%。

(二)三次产业稳

分产业看,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798.6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219.86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7226.60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47.0%、45.8%。

1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6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林业增加值244.02亿元,增长5.9%;畜牧业增加值622.87亿元,下降1.3%;渔业增加值314.17亿元,增长4.4%。

全年粮食总产量1521.3万吨,比上年减少3.5万吨,比上年下降0.2%。糖料蔗产量7133.93万吨,下降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932.05万吨,增长5.2%;园林水果产量1526.88万吨,增长11.5%;油料产量68.69万吨,增长6.2%。全年生猪出栏3280.12万头,下降4.0%。活禽出栏8.22亿羽,增长1.8%。全区肉类总产量410.96万吨,下降1.5%。蚕茧产量37.80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363.45万吨,增长5.0%。

2 、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2016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增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2位,西部第5位。

非公经济贡献大。 非公有工业比上年增长8.7%,高于全区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2.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2.0%。

主要产品较快增长。 2016年,全区电解铝产量增长36.1%,比上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4.8%,提高3.0个百分点;水泥增长7.3%,提高3.5个百分点;汽车增长7.0%,钢材增长2.8%,分别比上年下降2.6和5.2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顺畅。 2016年,受国内市场需求回暖、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上涨等有利因素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效益稳中向好。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为108.02%,比上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6%,提高0.12个百分点。

3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金融平稳运行。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47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与上年持平;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640.54亿元,增长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 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1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增速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64.01万平方米,增长21.5%,提高1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207.47亿元,增长26.3%,提高12.2个百分点。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 在移动支付不断普及、新兴热点消费快速增长、网购需求旺盛等因素拉动下,邮电业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6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增长53.4%,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其中邮政增长45.9%,提高2.2个百分点。

财政八大项支出较快增长。 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4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6.24亿元,增长2.7%。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八大项支出增长17.4%,比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1-11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6.1%,比前三季度提高9.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8.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4.7个百分点。

(三)需求总体稳

1、 投资需求稳中放缓。 2016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765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9位,西部第5位。年内投资增幅在12.4-15.2%之间小幅波动,总体保持平稳。

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8%,一、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二产。

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5.6%,增幅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20.9%,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1.2%。

亿元以上项目增长较快,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良好。 全年施工项目50604个,比上年增长7.8%,其中新开工项目37521个,增长11.0%。亿元以上项目2439个,增长23.7%。到位资金17894.23亿元,增长8.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669.30亿元,增长38.2%,自筹资金11408.0亿元,增长3.9%。

2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6位,比上年前进2位。

城乡消费市场增幅均有所提高。 按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长11.5%,提高0.8个百分点。

汽车、中西医药及石油类商品消费增长是拉动社会消费品增长的主因。 2016年,在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刺激下,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12.6%。中西医药类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3.7%;石油及制品类由上年下降3.0%转为增长3.5%,贡献率达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5%,提高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0.8%;日用品类增长9.4%,提高9.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0.7%。

二、稳中向好

2016年,在全区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扎实推进,新经济新动能较快发展,部分先行指标释放积极信号,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运行态势。

(一)“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2016年,全区“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扎实推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去产能方面: 全年全区累计压减钢铁产能205万吨,压减煤炭产能236万吨。新淘汰落后产能炼钢42万吨、铁合金2.22万吨、铅冶炼4万吨、制革10万标张、钒冶炼0.12万吨、平板玻璃180万重量箱。2016年全区生铁产量比上年下降0.2%,铁合金下降3.2%,平板玻璃下降15.6%;粗钢增长0.3%,比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钢材增长2.8%,比去年下降5.2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 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缩短,2016年,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1772.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增幅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库存消化周期缩短至6.04个月。工业企业存货积压减少,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4.6天,同比缩短1天。

去杠杆方面: 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利率下降89个基点。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1.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 自治区出台“41条”,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人工成本等7个方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直接为企业减负300亿元。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53%,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

补短板方面: 铁路、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等薄弱领域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全年基础设施、水利、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领域投资分别增长20.9%、17.0%、22.9%、22.5%、27.3%,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二)新动能加快集聚。 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对新经济的培育也在提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 2016年,全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708个,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快速增长,全年发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倍和82.2%。

新产品实现较大突破。 柳州上汽通用五菱、贵港华奥等企业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汽车成功下线,2016年共生产1542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维石墨烯中试基地建成试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试运行对广西实现高精度定位覆盖。

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势。 2016年1-11月,全区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35.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7.0%,航空运输业同比增长55.8%,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42.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31.0%,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22.5%,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增长9.3%。

网购网销潮推动快递业跨越式发展。 2016年,全区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2.28亿件,比上年增长82.1%,增幅比上年提高43.6个百分点;完成快递投递量5.56亿件,增长62.9%;实现快递业务收入33.89亿元,增长55.6%。快递企业收入占邮政行业的比重达到51.1%。

大众创业势头强劲。 受益于全区大刀阔斧的商事制度改革,2016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1.8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就诞生1680个市场主体;创造就业超过100万人,新增企业缴纳税收超过29亿元。

(三)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3:45.1:39.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持平,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占比上升,高耗能行业比重回落。 2016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区1.4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比重为8.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区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7.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促转型投资加快增长。 一是服务业占比提高。全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完成834.71亿元,增长15.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4.6%提高到4.8%。三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全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四)部分先行指标释放积极信号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4个月上涨。 12月份,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11月份扩大3.2个百分点,为持续55个月下跌后连续4个月上涨。PPI涨幅持续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工业品价格持续回暖,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近两个月工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 12月份,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8%,连续2个月正增长,增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2016年,工业用电量比上年下降1.3%,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收窄1.2、0.9和0.6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2016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878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为下一步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交通运输稳中有升。 2016年,全区客货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增长3.8%,公路增长5.7%,均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10.3%,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5.9%,提高1.2个百分点;民航客运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增长9.6%和5.6%,分别提高1.9和1.6个百分点。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北部湾港和内河港口分别增长26.8%和14.3%。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广西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广西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向好动力需进一步加强,困难和问题仍较突出。

(一)经济总体仍呈下滑态势,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近年来,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广西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固有矛盾与新形势下“三期叠加”相互交织,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的新兴上升动力与来自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的下行压力并存,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青黄不接”,传统动力失速过快,新增动力发力缓慢,导致近5年来全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主要指标增速由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区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由2011年的12.3%逐年回落,2016年放缓至7.3%,已滑出7.5%的底线目标。

( 二)制造业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2016年,受市场需求疲软、市场准入放开不够、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整体呈持续回落走势,全年全区投资增长12.8%,比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尤其是民间投资、工业等实体经济投资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

工业投资形势严峻。 全年工业投资增长0.2%,增速比上年回落13.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2%,为200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投资同比下降,降幅较大的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下降4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0.2%,医药制造业下降13.8%。工业投资低速增长,对今后工业经济增长乃至整体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民间投资低位徘徊 。全年民间投资108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回落8.6个百分点,自3月份以来均为个位数增长,回升的基础较为薄弱。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6%,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

国内贷款下降。 受银行贷款收紧、金融信贷门槛较高、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贷款下滑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8.1%,增速比上年回落7.0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下降3.5%,比上年回落24.2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短板。

(三)工业增速持续放缓,新旧动能平稳接续仍存在较大困难。 虽然近期工业生产中出现许多积极因素,但由于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广西历史遗留的深层矛盾仍较突出等原因,当前广西工业增速持续走低、对旧动力依赖性仍然较大、新动力支撑不足、转型升级存在较多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工业增速继续走低。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增幅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呈回落态势,是影响GDP增速继续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占比较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8.1、13.9和4.0个百分点。

传统高耗能行业仍然是工业发展的主动力,高技术产业拉动力不足。 2016年,全区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8.7%,对全区贡献率达44.3%,拉动全区增长3.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起步晚、占比低、波动不定,对全区工业的拉动不足。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仅为8.4%,其月度累计增速有8个月低于全区。

工业用电量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2016年,全区工业用电量比上年下降1.3%,已连续2年处于负值区间。

(四)生猪出栏量和糖料蔗种植面积继续下降

受到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后期补栏成本高、入行门槛提高、用地难和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等因素影响,2016年全区生猪出栏3280万头,四个季度的累计出栏量同比分别下降5.9%、4.1%、3.8%、4.0%;存栏量分别下降5.5%、3.5%、3.1%、3.8%;年末出栏量和存栏量降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由于糖料蔗收购价格连续三年下调,蔗农种地收益下降。从2013年开始,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连续四年出现下降。同时,糖料蔗产量也随着连续下降。初步统计,2016年糖料蔗播种面积1382.4万亩,比上年减少34.6万亩,下降2.4%,比2011年减少255万亩。从产量看,2016年糖料蔗产量7133.93万吨,比上年减少48.96万吨,下降0.7%,比2011年减少136万吨。

四、2017年全区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2017年,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首先,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将继续发展,2016年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为54.3和54.9,均创近20个月以来的最高值,预示2017年经济发展向好的前景;新兴经济体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4%,高于2016年的3.1%。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国内经济继续巩固企稳向好的发展趋势,2016年国内经济实现6.7%的增长,处于合理运行区间。CPI温和上涨,就业形势稳定,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先行指标运行良好,12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当月同比上涨5.5%,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保持在扩张区间,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5%,非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扩张态势。

从广西情况看,当前广西正面临新一轮发展的机遇,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对广西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了重大部署。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广西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近年来广西先后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发展的因素正在积累叠加。下一阶段,广西不断加大打基础强后劲的工作,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从产业支撑看,一产方面,随着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水果、蔬菜、肉类等特色农产品保持量增价稳,在不发生大的气象灾害及病虫害情况下,第一产业平稳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二产方面,工业品价格回升,工业用电量由负转正释放出积极信号,在去年竣工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等产业项目基础上,今年自治区层面还将计划投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三产方面,房地产先行指标回暖,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发展态势稳定,以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推动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同时,广西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 经济趋势性下行压力较大。在全国“三期叠加”大环境下,广西经济增速自“十二五”以来持续下滑,全面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二是 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凸显。传统资源型产业“二次创业”制约因素较多,企业综合成本仍然较高,部分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新旧动能有效转换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三是 有效需求增长后劲乏力。主要投资领域增速下滑,2016年制造业投资出现负增长,民间投资回落。 四是 特朗普的政策或给出口带来阻力。广西出口美国的商品占比6%左右,特朗普政府2017年很可能采取强硬立场,通过对特定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迫使中国政府做出让步,使中国出口商遭受冲击。

总的来看,2017年广西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虽然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面临的困难较大,但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加速落实,有利因素将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逐步增强,全区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五、对策建议

2016年,广西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企稳回升趋势尚不明朗,制约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六稳”和“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定向发力,确保2017年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取得实效。

(一)补短板,激发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活力。一是 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实行“精准”招商,重点引进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新兴行业项目,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未来工业的增长点。 二是 围绕“补短板”,积极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短板,加快组织实施农田水利、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建设。 三是 认真落实好国家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培育和激发民间投资发展活力。 四是 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因城因地精准施策,完善市场化调节机制,既鼓励房地产健康发展也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消费,强化“”的属性,弱化“”的成分。

(二)促转型,推进工业新旧动能平稳接续。一是 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新领域、新产业投资项目储备,为经济发展增添后续动力。 二是 通过“三大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生产。特别是要抓住PPI连续4个月回升,部分重点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有利时机,支持企业抓住当前需求回暖机遇搞好产销衔接、市场开拓。 三是 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集中力量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 落实降成本政策。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各种物流费用。 五是 各市要针对工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加快研究和部署系列举措,促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三)防风险,着力稳定农业生产

加强生猪生产指导。 加强对生猪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加大正面宣传,稳定信心,引导养殖企业(大户)积极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推广先进饲养方法,淘汰落后养殖方式,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加强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多种销售形式。组织农企、农超、农市产销对接活动,引导肉品加工企业拓展收储能力。争取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养殖设备质押等各种方式,在资金信贷、保险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加大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力度。 不仅要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还要加强生产机械化方面的落实。充分利用好“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统筹使用建设资金,推进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建设符合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和生产机械化标准的“双高”糖料蔗基地,扭转糖料蔗发展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