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代表委员热议“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三产融合

09.03.2017  21:39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摘自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从中央到地方,一幅长篇巨制的“美丽中国”宏伟画卷正在绘制。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对亿万农民来说,美丽乡村更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继去年建设美丽乡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再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首次提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在广西,进入第5年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步伐坚实。4年间,广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显著改善、乡风文明大幅提升。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让八桂大地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常流,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产业融合  美丽山村遍地“  

  春日里,八桂乡村风光旖旎,次第花开,美如画卷。

  大山深处,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铜板屯30多公顷李子花、油菜花竞相怒放。这个一度只有六七个老人留守的“老人村”,经过“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可“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果、冬品年味”。每年铜板屯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村民收入增加。

  清澈河边,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一栋栋花园式小别墅变身一所所农家乐,“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喝恭城油茶、住生态家园”让红岩村果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周末节假日游人爆满,村民朱天佑一家一年有20多万元收入。

  边境沿线,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木棉花、三角梅、杜鹃花点缀墙头屋角。这个美丽的京族渔村,“融合发展海水养殖、海上捕捞、海产品精加工、乡村旅游业,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全国人大代表、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党支部书记阮爱兴介绍。

  “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家园。”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危朝安说。

  “2013年开始,广西先后集中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特别符合中央精神和发展的大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周家斌说。

  “4年后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中国展现给世人的,绝不能仅仅只是GDP数字,大家更期待看到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卷、一个美丽的国家。”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不少代表委员发自肺腑地夸赞,4年间,广西不换思路、不调频道、不减力度,驰而不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重构八桂乡村:一个个原本即将消失的大石山区村子又慢慢恢复生机,一个个古老村屯涅槃般“重生”,一个个边关小村、滨海渔村、少数民族村美丽绽放,农业、渔业、旅游、电子商务与山水、民族、边关、滨海文化元素融合,出现了一批风情小镇、特色村落、诗画田园,催生了观光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催热了产业,富裕了村民。

  中央领导和业界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为广西一张靓丽新名片,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宜居乡村  

   基础短板急待弥补  

  进入新时期,宜居乡村怎么建?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道伟说,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林业应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广西应落实利用好这个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广西区委主委彭钊说,去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3个专项活动,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养生等生态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生态经济。

  “从广西甚至全国的实践和经验看,这是大方向,三江侗族自治县就尝到了甜头。”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交通局调研员吴永春介绍,三江按“山山有茶、田田有鱼、村村有果”建设农文互融、农旅结合的特色生态宜居乡村,茶叶生产和旅游观光产业相得益彰,目前茶叶面积1.1万公顷,去年干茶产量1.2万吨,产值12.5亿元,帮助许多侗族民众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三江侗族自治县也成为大热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融合确实是好路子,尤其是发展旅游业,但对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是两个瓶颈。”全国人大代表、钟山县旅游局局长潘夏莉列了一组数据:我国有70%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却“好山好水好风光”,其中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广西的情况大致相当。因基础薄弱、财力有限、招商困难,贫困地区开发旅游业大多“有心无力”。

  全国人大代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毛南风味食品厂负责人谭梦曦现身说法,呼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力度。谭梦曦说,虽然环江已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荣誉称号,并升级为国家生态县,但因地形狭小,无法进行规模养殖、种植,又地处高速公路网死角,招商艰难,“资源”无法变“资产”,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拉越大。

  其实,广西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自治区住建厅表示,今年将完成农村改厕改厨各100万户、改圈5万户,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道路通行、饮水安全、村屯特色、住房安全、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工程和增强农村供电能力、通信能力、公共照明能力工程,增强农村基础设施便利便捷性。

   美丽乡村  

   管理服务更需到位  

  “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不少代表委员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应更加注重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引导和加强管理、服务,更加注重引导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广西区委主委刘慕仁认为,在侧重做好生态种养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帮助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朝阳介绍,自从百色开通进京果蔬专列后,村里种植的香蕉、芒果、蔬菜不愁销路,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他建议加大进村道路硬化及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整体推进旅游业发展,拓宽增收致富之路。

  “当前广西乃至西部地区很多地方乡村建设无规划、无序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危朝安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规划,制定乡村建设规划的刚性要求,提高村庄建设规划的覆盖率和实用性。吴永春也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应注意规划为先、建设为重、环境为要。

  郑俊康说,除基础设施外,还应更加注意加大公共资源投入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到位,改变一些农民传统的生活陋习,移植城市的管理模式,加强农村现代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不能大拆大建,保留乡村风貌,保护好古树、古村落,坚持文化传承。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