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探索:全民健身 产业富矿待深挖

27.09.2015  10:31

  8月8日,南宁青秀山,5000多名群众欢聚一堂,太极拳、花式足球、花式跳绳、广场舞、健身操……在一项项热力四射的体育项目展示中,第七届广西体育节拉开序幕。

  为期100天、涵括511项赛事活动的广西体育节,是广西推动全民健身的举措之一。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广西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要达到1300亿元。推动全民健身,夯实消费基础,正是广西发展体育产业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

  全民健身 如火如荼

  南宁某设计公司的职员邵先生,如今每周都要打三四场羽毛球。邵先生几年前从外地来南宁工作,很快就有了“重大发现”:走在大街小巷,总能碰到背着球包的人,羽毛球馆也随处可见。一天,好奇的邵先生走进球馆,羽毛球从此进入了他的生活。“南宁打羽毛球的氛围实在太好了,只要你肯走进球馆,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邵先生所言不虚。据2011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南宁市有360多个羽毛球场,占地13.8万平方米。南宁市羽毛球协会去年举办的业余羽毛球联赛,有100多个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球群)参加,赛期长达半年。

  羽毛球热只是广西全民健身热潮之一斑。

  全民健身是近年来广西体育工作的重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体育节就是广西全民健身最响亮的品牌,也是广西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全民健身盛会。去年的第六届广西体育节,有县(市、区)级以上各类赛事活动545项,村屯(社区)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人次40多万,现场观众逾480万人次。今年的第七届体育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覆盖范围更加广泛,预计全区将有上千万人次参与体育赛事活动。

  万村农民篮球赛也是广西全民健身工作的一个创举、一大亮点。

  万村农民篮球赛于2006年开始举办。前3届累计有3.39万支农民篮球队参赛,参赛农民运动员46万余人次,吸引观众4642万余人次,被誉为“中国农民NBA”。

  除了这些大型赛事活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从年头到年尾,从白天到夜晚,从城市到农村,几乎没有间断过。用如火如荼、遍地开花来形容广西的全民健身活动,毫不为过。

  全民健身 商机巨大

  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的富矿,它带来的量大面广的消费需求,蕴含着无比巨大的商机。

  “近年来,以家庭、个人需求为主,参与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发展很快,如跑步、徒步、户外等运动。”涉足体育产业十余年的广西红树林户外运动俱乐部董事长陈理告诉记者,“红树林”每年固定组织的一个徒步活动,参加人数有几千人,会吸引很多企业来赞助、参与,赞助金额可达数十万元。

  在一家区直文化企业供职的郑小姐,是一名跑步爱好者,3年前开始跑步的她,如今已变成跑步达人。她说:“我是一个装备控,比如GPS手表、压缩衣服裤子,以及各种不同训练目的的跑鞋,每年要花七八千元。”她还要参加两三个马拉松赛,这样一来,每年的跑步消费超过1万元。

  虽然不是每个“跑友”都这么烧钱,但群众跑步热持续升温。2015年,全国共有120个马拉松赛事,这一数字是2011年的5.5倍。群众跑步热带来的商机已经开始被嗅觉敏锐的商家争抢。

  全民健身热潮引出的不仅是个人的体育消费需求。

  牛辽村,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的一个小村屯,村民们总喜欢聚在宽阔的休闲健身广场,喜滋滋地聊家常、“”幸福。这个仅135户685人的乡村,几年前筹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广西首个农民健身公园。而建这个公园,正是万村农民篮球赛引起的。

  万村农民篮球赛激发了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广西农村由此刮起兴建篮球场之风,并进一步带动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3年,广西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628个,累计投入资金15亿余元。

  正因为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就源自于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和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全民健身是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基本体育消费的基础。”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冬梅对此也有着深切的体会。

  全民健身 价值待挖

  广西近年来多举措推动全民健身,赢得了掌声,却没打开市场。政府投入多,企业参与少,轰轰烈烈的活动并没有换来红红火火的产业。

  目前,广西体育产业整体处于规模小、分布散、效率低的“刚起步”状态。如何将全民健身由“事业”变成“产业”,并由此带动广西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仍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有人认为,广西企业对全民健身蕴含的产业价值认识不足,就是原因之一。拿万村农民篮球赛来说,十多万名参赛队员的球服球鞋,比赛期间消耗的饮料,超过1000万人次观众带来的各种消费,直接间接的广告效应等等,其产业价值之大,并没有被企业真正认识。

  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冬梅认为,群众性赛事的商业开发,需要借助专业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充分发掘赛事资源的商业价值。“广西既缺乏赛事运营的专业人才,也缺乏专业的运营公司。

  人民群众潜在的健身消费需求,是全民健身这个产业富矿最大的矿脉所在。

  经常健身锻炼的覃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广西打羽毛球的人特别多,南宁的行情是包球包场地每人每场20元,每周打两场,一年就是1920元,再加上球服、球鞋、球拍的费用,每年3000多元。游泳、骑自行车健身的人也很多,每年花费几千上万元是常事。

  自治区政府《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广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两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以上。”按广西现在的人口计算,40%就是200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体育锻炼群体,其消费需求所蕴含的产业价值可想而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西体育产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发展机遇和上升空间。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全民健身更是体育产业中的富矿。有远见、有胆识、有魄力的企业家,一定能从中掘得真金白银。(蒋士元/执笔)

  

[责任编辑: 李宸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