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27.09.2016  02:36

2016年是广西体育供给侧改革起步年。去哪儿健身是广西体育供给侧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保障基础健身活动的同时,提供更多高水平赛事,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此,应重点在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体育赛事、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等三大方面精准发力。

(一) 实施健康广西体育惠民工程,保障群众基本的健身需求。一是 实行“三纳入”,即将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的量化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财政预算、各市县绩效考评体系。 二是 弥补人均体育场地的建设缺口。针对“十二五”期末,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21㎡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57㎡的问题,重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新建体育设施616万㎡,着力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1.8㎡的目标。三 完善体育设施用地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要求,优先保障体育产业发展项目的用地指标,落实供地政策,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投资体育产业,支持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

(二)丰富体育赛事供给,打造本土赛事品牌。 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发挥“山”、“河”、“海”、“边”等特色,创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健康”等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在全国和东盟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比如环漓江骑行大赛、环北部湾自行车赛、中越边境公路自行车赛、巴马长寿养生骑行大赛、沙滩排球赛、帆船帆板大赛等等。将举办赛事与城市旅游、节庆、招商引资、文化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扩大体育赛事外延,提升赛事品牌价值,促进办赛形成全城节日盛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

(三)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创新,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实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政策,提前大型体育场馆开放率。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体育场馆运营。依托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广西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和运动APP。以广西大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资源为基础内容,设置了免费低收费开放信息查询、赛事展示与约赛、体育教学与培训、体育产业专家服务库(创客帮)、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国家和广西体育产业基地等信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