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六十春秋 硕果溢香八桂体坛——写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

20.06.2016  11:08

6月13日,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在广西体专揭牌成立

 

广西体专足球班学生在上课

 

广西体专体育新闻专业师生采访国际足球专家汤姆拜尔

 

广西体专教师在区民运会上担任总裁判长及各项目裁判长

 

广西民运会上广西体专运动队争金夺银

 

广西体专相思湖新校区效果图

  对于广大体育爱好者来说,2016年之夏是一个体育激情燃烧的盛夏,美洲杯、欧洲杯相继拉开战幕,里约奥运会日益临近。而对于广西的体育界而言,也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6月18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迎来60华诞。    

        作为广西唯一的体育高校,60载风雨兼程,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默默奋进在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办学之路上;60载桃李满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生生不息地输送各类体育人才,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    

  筚路蓝缕育英才   艰苦卓绝书华章  

  翻开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的校史,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个个昔日星光闪耀的名字:李宁、吴数德、韦晴光、农群华、唐灵生、秦艺源、曾建华、何继东、胡宁、黄统生、骆丽红……这些代表广西体育辉煌时代的冠军先后在广西体专训练、就读、进修。    

  广西体专校长胡英清教授介绍说:“作为广西唯一的一所体育院校,学校在体育人才培育上一直承载着广西体育界赋予的独特使命,这么多冠军、著名专家学者与体专结缘,与体专在广西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广西体专的历史沿革图印证了胡英清的话语。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6月18日的广西省体育干部学校,是新中国建立的首批体育院校之一。伴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广西体育事业的风云岁月,学校经历了五次更名、四次办学层次调整、三次较大的专业改革,现已发展成为拥有5系1部1附属中职校、20个高职专业、5个专业方向的综合性体育院校,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体育事业工作者及少数民族干部,涌现了9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和一批亚运冠军、全国冠军。    

  回顾20世纪的办学成果,原广西体育学院优秀学子、后担任过广西体专校长的杨永棠教授归纳为:坚持为体育人、努力为桂争光、传承桂体精华。    

  为体育人。学校依托广西高校首个体育教育专业的深厚底蕴,精心培育了一大批体育师资和干部,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前,该校为广西培养了80%的中小学体育教师,60余名各县市体育局领导,100多名各类学校校领导,1名自治区体育局局长、3名副局长。此外,广西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负责人也曾先后在该校就读。    

  为桂争光。学校利用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为国家队输送了40多名优秀运动员,为省级运动队输送了100多名运动后备力量。一批学子先后走上教练岗位,成为体育明星的启蒙老师,如“羽毛球天王”林丹的教练何国权、“亚洲女子三级跳女皇”黄秋艳的教练李敏毅等。该校学生多次代表广西参加全运会、大运会、民运会等全国性体育赛事,屡获佳绩。    

  传承桂体精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荟萃了一批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的专业教师,以及从国家级、省级运动队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他们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技术,主动融入竞技体育,将“灵、小、短、水”等广西优势项目进行归纳总结,凝练出训练的科学规律,促进了广西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该校一批教师走出国门传播中国体育文化。    

  扩容提质兴改革   抢抓机遇展新篇  

  21世纪,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深入实施,学校主动求变,抓住群众体育大发展、竞技体育大提升和职业教育大改革的机遇,不断突出和彰显“地方性、行业性、国际性”办学特色,打出了一套调整专业布局、深化教学改革的组合拳。    

  如将专科教育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全面实行学分制;打破长期以来只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格局,扩展到20个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专业,覆盖高职高专体育类全部专业,还涉及公共管理、艺术传媒设计、土建等大类;建立了体育与教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体育产业与传媒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及1所附属职业中专等7个教学单位,初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并向综合性体育院校转型。    

  此外,在招生上实行“2+3”、五年一贯制和单独招生,与广西大学合作开办了自考专本衔接项目,与上海体育体院、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东盟国家硕士生,不断拓展生源渠道和生源种类。    

一系列改革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大幅增加。2015年总收入比2008年增加9832.1万元,增长670%,固定资产总值从不足3214.24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6120.66万元。筹措20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教学训练馆、专业实训室、学生公寓和行政办公用房。    

  学校还获得了11个广西独有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培训机构,如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拥有30%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45%以上的双师型教师。2010年相思湖新校区项目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立项,同年首批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乘势打造专业群   凝练特色占高点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我国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广西提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战略决策。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    

  面临诸多机遇,学校转变办学思想,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把特色专业作为龙头,以体育类专业为主体,辅以公共服务、体育旅游、体育表演艺术等相关专业,着力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为广西经济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实施竞争为主与适当扶持的建设机制,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各系主动谋划发展,积极调整定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经过几年的打造,形成了体育产业、运动医学、体育新闻、社会体育等特色专业群。    

  这当中创造了多个广西第一、广西唯一的纪录:如开设了全国首个足球专业师资班,广西首个体育建筑专业,广西首个高尔夫专业、首个体育保健专业、首个体育新闻专业、首个体育产品营销专业、首个运动康复专业,以及广西唯一一个7年一贯制专业。在这些“纪录专业”带动和辐射下,各专业群“体育”特色不断彰显。    

  如运动医学专业群建立了“企中校”实训基地,践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培养出了奥运冠军的保健康复师、康体企业店长、金牌技师、运动心理咨询师、健身俱乐部营养师、运动康复理疗师等。    

  高尔夫专业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到高尔夫球场兼职,达到练球和积攒管理能力、实践经验的目的,尚未毕业就已经被区内外各大高尔夫球场预订一空,就业率保持在100%。    

  体育产业群更是瞄准了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需求点,汇聚了体育产品营销、体育传媒、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服务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凭借服务高层次体育赛事的“便捷通道”,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充足的实战实训机会和广阔的实践平台,毕业前绝大部分已具备扎实的上岗能力。    

  一组优势互补、能力相依的体育类专业群在该校悄然崛起,取得了累累硕果。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体育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先后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建设支持。还获得一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和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先后争取了上级3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    

  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一批学子入选成为国家队或省队运动员,如:王丹同学作为中国木球队成员夺得亚洲沙滩运动会铜牌,罗彬妮同学代表中国大学生山地自行车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自行车锦标赛取得第四名,方芸同学为广西夺得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比赛的金牌,陶正杰同学入选高尔夫大学生国家集训队等;学校篮球、高尔夫、攀岩、武术、啦啦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等多支运动队参加区内外及东盟的各种比赛共获得57枚奖牌;学校师生在参加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2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    

  扩大开放促发展   培育服务大品牌    

  在学科竞争力和专业特色持续提升的同时,学校将视野拓展到区内外乃至东盟广阔的体育行业市场。校长胡英清言简意赅:“广西体专目前的发展战略就是八个字——‘对内做强,对外搞活’”。    

  作为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局共同管理的院校,独特的行业性质使其拥有稳固的行业关系、深厚的行业背景,这一独特优势在近日各大媒体刊发的一则消息上可见一斑:6月13日,广西体专牵头成立广西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与区内外8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达成共建目标。广西体专将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服务广西体育产业发展能力。    

  胡英清分析说,体育是个特殊的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需要科学的指导,对广西体专来说,培养健身指导与服务、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产业、体育教育等专业人才,是一篇要做好的行业服务大文章。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面对体育产业新发展的需求,该校的专职、兼职教师团队中有教授、博士近30人,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19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6人,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师资基础。    

  该校积极选派专业师生参与组织和服务全区全国甚至国际级赛事。2008年以来该校教师先后担任北京残奥会、世界大运会、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全运会、全国城运会、全国农运会、全国民运会、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中超联赛等重要赛事的裁判、评委和技术官员,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投入到区内各行业体育赛事工作,2012年以来的5年间,学校师生参加各类体育赛事裁判工作的有2000多人次。    

  学校还推行“一年级见习、二年级实践、三年级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践实习中支撑和推动了体育消费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已发展有48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2012年以来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在90%以上,很好地满足了这些体育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服务体育事业方面,学校教师直接参与自治区及部分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参与广西体育节、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来宾市打造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等项目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    

  学校每年承担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与研究工作,组织师生深入各地市企业、社区、农村开展体质监测,并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和进行科学健身指导,2010年以来完成体质检测10万余人次,4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撰写的《2005年广西国民体质研究报告》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薛桂月教授研发的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得到了全国100多家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推广,项目获得了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学校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和挂靠机构的作用。近3年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级培训项目11个、自治区级培训项目2个,在教育部组织的培训工作评审中名列前茅。其中,2015年和2016年作为承担教育部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的20所高校中唯一的专科学校,承担了足球特色学校1321名校长和900多名教师的培训任务,并成为在全国校园足球培训工作会议上唯一作经验介绍的院校。此外,学校还积极为广西的体育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鉴定和培训服务工作,近5年来鉴定3000多人次。    

  学校还大力传承民族体育,并且把与东盟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工作来开展,陆续派出教师到越南、泰国、缅甸、老挝以及美洲和非洲担任援外教师,2010年开始每年接收多批来自东盟国家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到校学习。将我国的体育优势项目和体育文化通过广西体专这个平台推广到东盟和其他地区,学校被确定为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    

  怀揣使命再启航     重振体育新桂风    

  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发展,广西体专已经建设成为专业门类较丰富、师资力量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备、服务社会能力较高、发展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体育院校。    

  征途有待再踏,辉煌仍需续写。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自治区赋予了学校更加崇高而艰巨的使命。    

  2014年12月15日,自治区政府做出决定:加快推进广西体专新校区建设。广西体专的建设要按照本科院校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分期建设,要从面向中国-东盟培养体育人才的高度来规划和推进。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对广西体专建设和发展都应给予大力支持。    

  2016年3月,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广西体专升格本科建设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对此,学校进一步坚定了服务广西体育行业发展、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做贡献的定位和决心。“十三五”时期,广西体专将继续以建设相思湖新校区和升格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地方性、行业性、国际性”办学定位,以服务广西和行业为办学宗旨,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特色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兼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类体育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