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大数据在管用上做文章

02.07.2016  03:24

  核心阅读 

  广西山多地少,农业生产受资源约束,与发达省份比,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还比较低,互联网时代给广西农业信息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广西现代农业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广西制定农业信息化工程标准体系,着力打造农业云平台和大数据管理平台,搭建农业数据信息中心,建立起农业数据资源库,在110多个市县300多个乡镇搭建起电子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在管用、实用上做文章,使信息“孤岛”连成“大陆”并活化起来,让数据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服务“三农”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决策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在我区,以往报灾情,要拿笔做好记录,回到办公室逐一录入系统再发送,耗时耗力又没有时效性,还容易出错。自从开发了农情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台风等灾情,农情员到现场后,只要用安装有农情信息管理系统APP的手机一拍,打开灾情报损界面,填完相关数据,轻轻一点,灾情信息立即就传到了上一级,迅速、直观、可视,灾情一目了然。 

  “现在的农情是每周一报,手机APP操作便捷,在灾情发生现场就可以办公,不单基层的农情员轻松,我们也比以往轻松多了。”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农情科农情员罗蓉介绍说:“以往基层报灾情靠烂笔头、破本子,走的程序多,耗的时间长,省一级的农情员收集灾情靠电话催,催急了,个别基层农情员为了应付,有时候可能报上来的数据就不准确。自从有了这个系统,只要做到简单的‘三个一’,就可以完成报送,简单易懂好学。而且系统有定位功能,可以有效防止有些农情员‘偷懒’随意用其他地方的图片糊弄的情况出现,真正做到了有图有真相!” 

  目前,广西农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进度、面积落实、技术推广、苗情长势、产量预计、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信息进行采集与报送。此外,广西还在全区建立了25个苗情监测点,对水稻、玉米、甘蔗进行观测,开展甘蔗的监测预警工作,每月进行食糖市场形势分析,对糖料与食糖生产动态进行研究,并向农业部提供全区糖料与食糖市场预警分析报告。这些监测预警的数据及灾情数据,为政府决策、恢复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广西农业厅走在了全区前列,值得借鉴和参考。”今年5月初,到广西农业信息中心调研的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调研组负责人表示,“农业部门在实现基础数据系统化的基础上,建设了数据比对、分析研判、图形动态展示等大数据平台,并在农业系统内实现了信息共享,直接服务于各级领导的决策。” 

   农民种田由“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用了‘农技宝’后,葡萄从种到收,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在手机上发出图片和问题,很快就有农业专家在线进行解答,非常方便。”灌阳县新圩乡小龙村,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喜群在自家的100多亩葡萄园旁,讲述了今年种植遇上的新鲜事。 

  姚喜群所说的“农技宝”,是在农业部指导下,中国电信与中国农科院联手为农业主管部门、农技专家、农技员及农户打造的一套满足农技推广交流互动、服务管理等需求的综合信息化应用平台。作为广西首个签约使用“农技宝”信息化应用试点县,灌阳县农民很快体验到“大数据、云平台”的强大功能。“通过‘农技宝’专家指导、分享农业经验、查询农产品销售行情等,今年我的葡萄长得很好,基本没生病,卖得很好。”姚喜群说。 

  “农民朋友有了这‘宝贝’,就像随身带了个专家,田里有啥事儿,掏出手机一拍一传,马上就能开出‘电子处方’,农技服务实现私人定制不再是梦想。”自治区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陈明伟说。 

  陈明伟介绍,目前全区已有3.3万户农户、0.75万户农技员使用“农技宝”,农技员上报3.84万篇工作日志;农技员、农户之间经验分享和互动累计53.3万次;农业厅、市农委、农业局发布病虫害防治、土壤墒情与旱情简报、天气、农技知识等公告250篇,农户15.2万人次受益。 

  “农技宝”实现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经济、高效的信息服务。农业种植将不会只是“看天吃饭”,更多的是“知天而作”,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产品由“提篮叫卖”到网上热销  

  农产品由过去单打一的“提篮叫卖”,到如今搭乘电商列车,在网络上一路驰骋,直入千里之外的寻常百姓家。淘宝、京东、天猫等大型购物网站上出现了大量广西特产,广西农村电商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 

  “通过信息的进村入户,能够解决农民与政府之间信息快速对接的问题,可以把相关信息政策带给农民,将农民的产品变成商品,在网上销售,与电商链接。”自治区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吴炳科介绍。 

  在淘宝搜索,数据显示,销售“柳州螺蛳粉”的店铺就有1000多家,且这个数字不断快速上升,排名靠前的电商月销售量都在上万笔。位于柳州鹧鸪江大桥旁的桂中海迅物流园是广西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已具备现代物流、货运、银行金融、仓储、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等全产业链功能。目前已有270多家农户和供销社入驻桂中海迅,帮助更多的农户解决快递运输、产品技术包装等难题,并增开相应的电子商务培训课程,让更多的农户融入互联网,大力推动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大数据支撑精准扶贫不走样  

  近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和大浪镇党委在上里村联合举行“产业扶贫”发放仪式。近十名党员干部将1200多羽香鸭苗和1.4余万尾禾花鲤鱼苗,分别赠送给上里村61户贫困家庭放养,以此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新一轮扶贫工作布局中,结合当地特色走产业扶贫道路是广西各地的普遍做法。 

  大数据如何支撑精准扶贫?吴炳科说:“我们通过搭建产业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对各扶贫县、乡、村的产业分布、产业发展、产业扶贫人数精准掌握,从而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图,对产业扶贫规划进行精准标识,让贫困户更加容易找准方向,选准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放大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产业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实现精准扶贫。”        (贺亮军  易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