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改革亮点观察:激发活力看农改

04.01.2015  12:39

激发活力看农改

——广西农村改革亮点观察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覃宇扬    通讯员  贺亮军

近日,迎来新榨季的崇左市驮卢镇莲塘村安定屯蔗农,从农银金融租赁公司接收到6台甘蔗收割机,正式启动了广西金融租赁支持购置甘蔗联合收割机项目。

以前,蔗农普遍买不起、用不起价格昂贵的大型收割机,而这种金融租赁支持的新模式,把金融、企业、业主、农民及合作社等力量整合起来,不仅解决了蔗农之忧,更进一步探索蔗区“用什么样的机械、怎样用这个机械以及谁来用这个机械”的问题,从根本上助力广西糖业走出困境。

改革出活力,创新出效益。2014年,我区纵深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好局、起好步。

明晰农村产权,让“本本”成为“本钱”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促使土地等要素加快流动和重新组合。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明晰的产权。

2014年2月11日,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座谈会在玉林召开。就在此前不久,广西农村第一本《房屋所有权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第一本《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权属证书》从这里发出。坚持“六权”统揽考虑、整体推进,一体化改革、一竿子到底的“玉林经验”,成为我区各地农村综合改革可供借鉴的好路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问题。

2013年,我区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权属清楚的全部予以核发土地所有权证,已发证面积占全区集体土地总面积的97.28%。

2014年,在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一期工程工作的基础上,我区全面开展了二期工程工作。截至当年10月底,已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发证2.04万宗,占应发证总数的61.23%;完成农村宅基地发证689.26万宗,占应发证总数的90.30%。

按照要求,2014年底前我区要完成90%以上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下一步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提供保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改革夯实基础。

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相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因直接关系千万农户切身利益而广受农民群众关注,成为了我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头戏。自治区要求,2017年广西要基本完成这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

2014年,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全面启动。截至11月30日,全区共有106个县(市、区)、250个乡(镇)开展试点,其中自治区级试点125个,市、县级试点125个,涉及2035个村、149万户农户、687万亩耕地。全区已投入经费2.1亿元。部分试点村已完成确权登记工作,完成耕地面积7.9万亩,涉及农户1.9万户,为2015年我区全面铺开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

此外,我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

土地仍是那一块,房屋还是那一栋,林子也是那一片,和以往不同的是多了一本本“身份证”。正是有了这些“本本”,明晰了农村产权,保护了农民权益,夯实了改革基础,温暖着农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