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结硕果

08.06.2016  01:58

本报讯    在近期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中,广西有5部古籍成功入选,其中3部为古壮字古籍。至此,广西共有24部壮族和毛南族古籍分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果丰硕。

一直以来,广西把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作为推动民族和谐团结的工作来抓,30年间先后抢救、搜集到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1万多册(件)。其中,有24部壮族和毛南族古籍分别列入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5部壮族、毛南族、仫佬族古籍分别列入第一、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此外,还先后翻译、整理、出版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国瑶族布努支系——密洛陀古歌》等800多种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成果,计6000多万字,并摘获了多个国家级奖项。

据悉,此次广西入选第五批国家古籍名录的3部古壮字古籍《送五海壹科》、《鲁班唱》、《入坛初开唱》,均为广西本土少数民族文学类古籍,历史久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