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把大美广西推向世界

19.07.2016  19:11

2013-2015年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人数统计图 制表:林倍仪 

   编者按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转眼时间过半,全区年中工作会议暨全区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在即,这又将是一次强力推进我区各项工作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会议。

  回首过往,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多次重大专题工作会议,每一次会议都成为强大的工作推进器。特别是最近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扎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广西实际先后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工业发展大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教育发展大会、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服务业发展大会、生态经济工作会议等八大专题会议,新近又召开了全区开放发展大会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每一个专题会议都配套出台若干政策文件,拿出极富含金量的“干货”,致力于全面推动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重大专题会议开过之后,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得如何,各项配套政策有没有落细落实、用好用活?本报近期派出多个全媒体报道小组,就2013年至2015年八次重大专题会议召开后落实的情况、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采访、梳理、回顾,今日起陆续推出“‘八会’盘点——贯彻落实自治区重大专题会议精神系列调查报告”,意在促进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施好“四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凝心聚力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

  7月15日,在连接欧亚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桂收获了又一张“世界级”名片,广西旅游“国际范儿”越来越足,旅游强区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从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到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的白裤瑶;从世界自然遗产桂林、环江喀斯特地貌,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银滩……众多重量级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景观,遍布广西东西南北中。游客到广西旅游,都会惊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大美广西,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资源优势要转化为产业优势。”2013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吹响了我区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跨越的冲锋号。与此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加快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进行动员、部署。

  3年来,全区各市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动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2012年相比,2015年全区旅游总人数增加了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约翻一番。然而,成效虽显著,压力仍很大,如何把大美广西推向世界?“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依然是一道不得不跨越的坎。

   成共识:抓旅游就是抓经济  

  “旅游是综合产业,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相嫁接,可以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发展能量。”今年5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就“旅游促进发展”议题与国内外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频频到各市县实地考察调研和指导旅游工作,亲自到区外推介广西旅游,自治区领导带头抓旅游已成常态。

  “这一点也不奇怪。”自治区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自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形成了“抓旅游就是抓经济”的共识,自觉把旅游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好。自治区党委、政府不但专题研究全区旅游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措施,而且定期听取全区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建立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制度。2013-2015年,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00亿元、129亿元和154亿元,极大改善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

  2013年以来,我区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2014年,自治区组建了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自治区层面形成对旅游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

  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交通、土地、农业、文化等行业在编制规划时,主动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2015年,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所有设区市成立旅发委的省区。我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全区上下一致、各部门联动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

  上下“一盘棋”、合力打造旅游强区,3年来广西旅游业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考验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旅游人数达3.41亿人次,3年增速分别为16.70%、17.4%和17.68%;旅游总收入达3254亿元,3年分别增长23.95%、26.5%和25.1%,实现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各项指标高于全国旅游行业平均增速,高于全区其他行业经济增速,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舞龙头:三大建设带出新格局  

  6月25日,桂林航空一架飞机载着100多名旅客从桂林两江国际机场顺利起飞,成功完成首航。在自治区和有关部门支持下,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重点项目,桂林航空从注册成立到投入运营只用了1年时间。

  以桂林为龙头,优先支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舞起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记者调查发现,3年来自治区从项目用地、财税政策配套等方面对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用地需求,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桂林市旅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给予桂林的政策支持多达9大类31项。3年来,桂林共实施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重大项目423项,完成投资694亿元。同时,各项政策落地快见效好。目前桂林已成为全国唯一获批“51个国家公民72小时过境免签”和“东盟10国持普通护照人员的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政策的地级市。

  软硬件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桂林旅游业发展壮大。2015年桂林接待游客达44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7.3亿元,高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设定的中期目标值。今年,桂林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上半年接待游客244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0.04%;旅游总消费271.4亿元,同比增长31.35%。在携程旅行网今年发布的全国入境旅客入境后热门目的地排行榜中,桂林位居第四。

  桂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得到贯彻落实的一个缩影。自治区旅发委负责人表示,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北部湾-东盟海上丝路邮轮航线开通,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取得突破进展;南宁逐渐成为东盟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广西初步形成了“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32家、星级以上宾馆饭店465家、旅行社659家,旅游从业人员675.4万人。

   补短板:特色和配套两手抓  

  “不少外地游客往往到了桂林、南宁,一听说到其他景点还要花三四个小时以上,就打道回府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指出,综合配套和旅游特色是我区旅游发展的两大瓶颈。为补短板,近3年来我区旅游建设既抓特色又抓配套,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

  “厕所革命”方便旅游。旅游厕所建设在我区开展得如火如荼。日前,记者在桂林亲身体验了“厕所革命”带来的方便——该市研发实施的智能化厕所监管系统,让游客内急时打开微信就知道附近哪有厕所,哪个厕所干净。自治区旅发委负责人对记者说,旅游厕所建设是我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抓手。仅2015年,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以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2.8亿元,建设完成旅游厕所899座,走在全国前列。

  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自治区交通厅负责人介绍,我区注重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一是把重点景区、通往3A级以上景区和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的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自治区和市县交通规划。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高速公路县县通达率达81.8%,大部分重点旅游景区已通高速公路。二是发展高铁。目前广西高铁动车通车里程达1700多公里,14个设区市中有10个市已开行高铁动车,跨省区高铁动车对数达120多对。三是完善航空网络。南宁新航站楼投入使用,河池、兴安等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成;桂林市3年累计拨付财政补贴资金1.25亿元,新增及恢复了一批航线。

  创建特色旅游名县。自治区旅发委负责人表示,自治区把创特作为旅游发展重大工程,仅2014年就整合各专项资金近12亿元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引入竞争机制,对竞争入围的创建县给予重点扶持,复核不达标则摘牌,形成“你追我赶”局面,推动了县域旅游快速发展。2015年,全区20个创特县旅游总人数近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旅游总收入600多亿元,同比增长44%。

   解难题:不抓落实就是“白条  

  在调查中,记者听到不少业内人士说,广西许多地方旅游资源禀赋好,但就是做不大,很可惜。

  南宁海外旅行社董事长张啸说,广西乐业县旅游资源就属世界级水平,但去年接待游客不到120万人次,旅游收入仅8.7亿元。而与之条件相似的重庆武隆县去年游客人数高达2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景区开发和运营能力差、水平低,是阻碍广西旅游产业做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是当前广西旅游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广西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凌常荣说。

  记者从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发现,截至2015年底,广西5A级景区仅有4个,与贵州、甘肃、宁夏、辽宁并排全国倒数第六,不仅比排名第一的江苏少了16个,而且与周边的广东、湖南、云南、海南相比,数量上也是相形见绌;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均排第18位左右,旅游总收入仅相当于广东的31%、江苏的36%、四川的52%。

  凌常荣说,旅游开发项目是关键。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我区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并不如人意。

  2014年初,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巴马列入大会战的项目有50项,总投资24亿余元。计划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项目38个,总投资15.75亿元。然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只有19个项目开工,完成投资2.33亿元,仅占总投资的14.8%;其中竣工4项,完成投资不足6000万元。

  自治区在巴马部署的多个景点景区重大项目,也都陷入落地难、进展慢的困境。中脉巴马国际长寿养生都会几年前已宣布开工,但直到今年4月才奠基;云外天乡国际养生度假区在完成前期工作后,就处于被“搁浅”状态。

  “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自治区出台了许多有分量的政策。但是,政策措施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项目建设受阻的原因大多是征地拆迁和审批问题,这需要拿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探索让当地群众合理分享旅游项目经营收益的机制,提高群众支持和配合的积极性。

  业内专家表示,在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和景区开发的同时,还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广西旅游强区跨越发展,更让中外游客“遍行天下,心仪广西”。

   ■要闻速评 

  持续发力推进旅游强区建设 

  潘云锋

  “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7月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了旅游强区建设的号角。结合广西实际,我区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加快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

  3年来,广西旅游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推进,成效明显,综合配套和旅游特色这两块旅游发展的短板得到有效拉长,全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大幅提高。旅游业已从规模较小的边缘产业,转变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脱贫致富、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旅游强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可以看出,大会精神及相关配套文件得到了良好落实。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广西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旅游综合实力不够强,旅游业整体上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旅游资源整合度差,旅游产品不丰富,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服务要素供给不发达,“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不少,一些旅游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区良好的资源禀赋相比、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差距就是潜力,差距也是动力。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是我区坚定不移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在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及相关配套文件上持续发力,继续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广西旅游发展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上持续发力,以重点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上持续发力,“点、线、面”结合,区、市、县三级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县、乡镇、村寨,把广西每一处美都推向世界。“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之日,就是大美广西品牌叫响之时。

  

编辑:周珈因